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极致”杨晓阳

闻春燕/文
2009年11月20日 10:24:2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杨晓阳艺术专栏  

在汉语里,“极”为顶点、顶尖之意,常被用作“极点、极度、极品”等等;“致”则为一种意态、状况,是细密,精细之意,常被用作“别致、精致、雅致”等等。中国最年轻的美院院长——杨晓阳具备了这一切,更增添了十分的大度,魄力和艺术才华,于是,我称之为“极致杨晓阳”。

没有见到杨晓阳之前,我先见到的是他的作品。那还是1997年9月,我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在许许多多的绘画作品中,我独对古代战争厅中杨晓阳的那幅《黄巢进长安》印象颇深。

初次见到杨晓阳是一年多以前,与两位同事相约一同采访他。虽然,此前并不认识他,但当看到一群人向我们走来时,我便认定其中一位风度与众不同的人就是他,使我惊异的是,他很年轻,精力显得极为旺盛。在教育宾馆的大厅里,我们三人围坐在杨晓阳周围,听他侃侃而谈,我们不断提问,他自如地回答。我极喜欢听他说话,话音很沉缓,很有磁性,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他思维的敏捷、思路的清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一有机会见到他的作品就仔细观看,从中寻找他创作时的情感源泉,寻找他绘画的“极致”,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博物馆看过他64米长的《丝绸之路》,在西北饭店看过他的《阿房宫赋》,在看过《愚公家族》、《高风图》、《终南竞秀》、《黄河的歌》、《阳光下》、《波斯迎亲》等许许多多绘画作品之后,我惊异于他的作品之多,惊异于他驾驭大场面的能力。他的作品呈现在我的面前的重大社会与文化题材,交响乐般气势恢宏的叙事方式,全景式的构图,史诗般的浪漫,推崇交流而非对抗的文明史观,渐渐地使我为之感动。

后来我又有机会结识了杨晓阳身边的人,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家学中西画的潜移默化和自幼喜爱文史,使杨晓阳一贯偏爱中国古代题材,并对西画怀有浓厚兴趣,求学时期,他画的就是中西结合式的素描。杨晓阳出访过三十多个国家,几乎看遍了西方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名作,于是在他的作品中,从绘画主题到形式,都表现出中西结合的印记。而今天,在杨晓阳的心目中,“中西结合”已经是一种需要告别的时代样式,他要在艺术上不断创新,打破“极致”,创造“极致”,此种勇气,此种境界,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

(责任编辑:桃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