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草根之路

葛本山/文
2015年06月23日 11:26:1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陆国强自称是草根画家。原以为是自嘲,仔细想想,他说的是真话。

他出生于人文积淀深厚的江南明珠桐乡,但没能够投胎于书香门第,而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长大后,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报考并毕业于平湖师范,与八大美院无任何联系,没有值得一提的学历。唯一自豪的是自六七岁就从事绘画事业,但他的这个事业是跟着父亲为别人家画灶头画,这是一种农民画或风俗画,不属于世人眼中高雅的艺术,并且,关键是目的不纯——不是准备为艺术事业献力献身,而是为了能跟着父亲蹭吃主人家的红烧肉。恐怕有这种经历的才真正属于草根,也只有草根才会把那么神圣的事置换成大快朵颐的口腹之欲。

然而,正是在这种与高雅艺术情怀有云泥之别的物欲追求中,他找到了绘画的乐趣,赢得了村民的赞扬,得到了同龄人所没有的心灵喜悦。这种乐趣和喜悦唤醒了他草根内心深处包裹着的艺术灵魂。于是,自幼开始,凡能够纳入灶头画中的芭蕉、荷花、杨柳、迎春、牡丹、水仙、青松、仙鹤、鸡鸭鱼兔、猪狗牛羊等等一切寓意吉祥如意,表达丰衣足食的题材都成为他观察、临摹、练习的对象。他不满足于父亲几十年不变的画样和程式,他要画得更丰富、更形象、更好看才能得到更多的惊叹与赞扬。这些惊叹与赞扬能使他得到心灵的极大满足,当然,也能让他的口腹得到极大满足。

桐乡是书画之乡,乡贤中很多懂书画擅书画的前辈。他勤于向他们求教,这些前辈也乐意给予指点并从他的进步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持续地年复一年的观察、学习、练习,乡贤的指点、教导、影响,使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多样的素材:植物的四季四时四景变化;禽鸟鱼虾家牲宅畜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神态表现;风雨霜雪晨昏夜昼阳照月荫不同景象下万事万物万象的万情万趣……他都写生描摹,并深深烙记在脑海中。所以,当在师范学习时,别的同学以主要的时间刻苦学习练习最基本技艺技法,他则得以有时间大量地阅读中外美术史和美术理论著作,深度思考以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结合老师所讲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知识开启了他艺术的智慧之门,单纯的兴趣转化为理性地坚持,简单的追求变成执着地探索。这个草根,开始向芝兰蜕变。

修行千年,有无仙佛点化是得道还是成魔的分界。他在师范毕业后虽然曾到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进修过,但短短的时间不但没有能够满足他学习的渴望也未能解决在艺术探求中遇到的问题,反而开阔了眼界,激发出了更强的求知欲,同时也引发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2001至2004年他集中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美术史论及美术理论后,想看看外边精彩世界的愿望更加强烈。时值何水法先生举办高研班,他毅然离开从事十年的教师岗位,参加何研班深入学习,随后又入浙江画院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在杭州,在浙江画院,一些前辈和老师特别是何水法成了他艺术修行之路上的点化者。他认识到,好的艺术家首先要具有独立的艺术人格,不要有艺术人格依赖,要有独立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判断,才能逐步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语言体系及独特的风格特征,当然,这一切的“独立”或“独特”应当也必须合乎民族文化的哲学观念和审美内核。也是在这里,他建立起了自信,建立起了自主的艺术意识,开始了全新的艺术旅程。草根完成了蜕变。

陆国强在真正认识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后,如同练武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修炼越勤则内功越深,所有的招式都具有了致用的功效,甚至飞花摘叶无招也能胜有招,他所有的观察、练习与素材积累以及反复修炼学习的笔墨技法、程式章法等开始与他内心精神世界的意象相融合,并不断幻化为作品。

由此,他开始了令人们惊叹的十年旅程:2000年至2005年他三次打破大写意难以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的魔咒,并以此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9年在湖南长沙举办作品观摩会,旋即于2011年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得到众多业内专家的高度赞扬;当人们还在回味他雄浑深厚的作品时,他又于2014年在桐乡君匋艺术院举办了他的瓷上绘画展,用惊艳的瓷上作品震惊了所有参观的人;当朋友们议论窥测他将如何、何时再有惊人之举时,他却优哉游哉地进山写生去了;不等人们猜测的话语落地,他已经把一批精美的山水画创作作品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并且将在山水画写生创作中的体悟、意境和笔意融入花鸟画创作中,使花鸟画的创作又出现了新的面貌。

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很多,下苦功的人也很多,功底深厚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何谢海先生独说“陆国强是七零后画大写意最好的”?陆国强创作的艺术作品何以感人动人?

陆国强作品的妙处首在意境的纯净与沉静。纯净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沉静是一种形态,一种意韵,一种内心深处的柔软。这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所追求的一种祥和之美。

大写意画最忌大而不当,无内容充实而虚张声势,为“大”而大,为“大”而狂。陆国强的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虽然都是以雄浑大气取胜,但他的意象却既不张扬也不狂躁,反而显示出一种带有丝丝沉郁的静和之美。古人云:画如其人。认为作品可以折射出作者的性格。陆国强就是一个执“艺”倔强而固执,其他方面却率真单纯的像孩童一样的人。他对待艺术的倔强与固执表现在多个方面,关键的是他不趋时不趋势更不趋权贵金银,除却心灵意象的完美别无所求,这样,他的笔墨意象就不会有时下那些时髦、浮躁、媚俗、狂怪、拜金等等的习气或污染。

当然,内心的纯净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意象的纯净。陆国强绘画意境意象的纯净、沉静得自于他移情的专注,得自于他移情的纯净与沉静。从事绘画的人可分为三个层次:用手绘画、用心绘画、用灵魂和生命绘画。笔墨无情,但使用笔墨的人是有情的,只有使用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墨之中,使心中之深情、衷情幻化为外在的意象时,作品才可能具有生命力。所以,凡只用手不用心的作品,不管技法多么高超,只是无生命的图式。即使作者运用了情感,但这情感中如果掺杂了杂念、欲望或邪念,那么,意境、意象也要受到影响。国强先生以心绘画,不命题、不媚俗、不为金、不涉任何明的或暗的名利目的,目的单纯,情感纯净,故而笔墨意境、意象也就纯净而沉静。

用笔纵横壮美,气息清越健拔,墨色丰润深厚而饶有情趣是陆国强作品的另一个特色。这得益于他的草根身份与心态。当前绘画业基本是学院派一统天下,以至于书画鉴评也以是否是学院派为标准。其实,美术是最不能用学历说明水平的,何况20世纪90年代起,美术类院校的大量扩招、教师的近亲繁殖及美术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严重加大了毕业生的含水量。陆国强先生没有学院派背景,也就没有了学院派的自负和负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要补充营养就必须自己找食吃,因为没有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他可以真正的“取法乎上”,可以对古今之法以“唯我所用”的态度自由取舍而不必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批评,即使是“听”和“看”也是择善而取。

然而,他不是“野狐禅”,更不是江湖。不管是自幼受乡贤的启蒙、平湖及杭州的师范教育,还是桐乡、嘉兴等地接受名流才俊的指导点拨,一直到何水法先生的亲自调教,他的美学理念、人生观念、哲学思想和笔墨程式技法都是以民族传统为轴线的,并且,为练习基本功,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代价。学院派的人常常挂在嘴边自豪的一句话是“学画关键是第一口奶”。他们老师可能没说,也可能是他们自己没能想明白,这“第一口奶”绝不是笔墨技法,而是美学理念或观念,即古人之“心”!陆国强的心是中华文化传承之心,他的“第一口奶”来自大地,来自民众,来自传承古典美学的名流名师,纯正而富有营养。

陆国强师古人、高人之迹以练手心相应塑造表达能力,师古人、高人之心以匡正己心己念,方能达到今日举笔落墨间刚而有柔,润而不枯;一图一景,一景一法,一法一情,法为我用;因情设景,遇景生情,不为法而法法为我用,我有我之法法为情用;以写舒意把握奔放与法度,以情为据处理精微与气魄;虚实相生,阴阳互补;以至使心忘于笔,手忘于情,心手达情,实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超乎“技”而入于“道”的境界。

仔细品味陆国强的作品,会发现他的表现技法与程式变化多端,且有许多突破。这种变化,一如上文所述,并非为炫技而故意为之,完全是依据其内容需要进行的安排。而突破则是有意为之,是他对传统表现技法与程式发展的有益探索。他非常反对把他的创作归类于“传统绘画”。他认为“传统绘画”的说法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绘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品评欣赏标准,用简单的“传统”二字根本无法概括。当然,技法、程式、墨法等在千百年的传承中的确确立了固定的、传统的概念和标准,但那只是使用工具或语言的界定与功能。当代人不管用哪种程式或技法画的画都是当代的画,所有的传统都必须有发展才有生命力。缘于这种理解,他将油画表现中的一些构图和技法吸收进来,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视觉冲击力,但又以笔墨的稳定性与层次感保持意境、意韵、意象的平和静美;他还将俯视、仰视、平视及山水画中三远法以不同的方式,或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于创作中。例如他创作巨幅群鹤图就运用了俯视、仰视和平视等不同的视觉角度。他的种种探索是否能够成功,历史自会分说。千百年来,正是有他这样无数的大胆探索、孜孜以求的勇者存在,才使我们的文化艺术得以日益昌盛,延绵不断。

树生于野,有的凋零,有的苟延,有的成参天大木;木成于林,也是有的枯萎,有的病残,有的能擎天立地。芳草连天碧是壮美景象,芝兰香于室也风雅宜人。艺术悟道,如同佛家修行,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成佛,唯不管渐修、顿悟都要无欲无求、秉志澄心方是不二法门。所以,草根也好,学院也罢,都是共同前进在书画艺术朝圣路上的同路人,不必一定区分。一旦区分,也就着了“相”了。

只不知,陆国强在未来的日子,还会给我们多少惊喜。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