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水墨写天地——读苗德志的写意画

程义伟/文
2015年06月15日 11:39:5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它是中国人承载情感的一种载体。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画家在技法上不断探索,在精神上不断升华,然后把两者巧妙地融会到皴、擦、点、染之中,将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峰。

画家苗德志才思敏锐,及时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积极投身到现代中国画创作的探索中。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刻苦磨砺,既标新立异,又融贯古今,其画风颇有白石遗韵。

读苗德志的绘画不可以不谈他的写意画。“写意”,要求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画家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要能够得心应手,意到笔到,笔尽意存。

首先,看苗德志的写意画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着极深的历史文化的根基。他的写意画大致以传统花卉走兽为多,在画中更讲究“气关笔力,韵关墨彩”(黄宾虹《论画书简》)。苗德志深刻体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精神所在,在其作品中积极追求物我归一、意境独运的完美境界,熟练地将“疏密聚散、起伏转折、参差错落、知黑布白”的概念加以运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以六法评判苗德志的写意画,则他的画具有气韵生动的特点。所绘花卉,画中线条缠绵流畅,行笔顿、挫、疾、徐有章,墨色浓、淡、干、湿有序。挥发胸襟怀抱,从而借物为画家的心灵之境,达到了“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其次,“骨法用笔”的要素也在苗德志的画作中得到了运用。《笔阵图》有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古训强调“书画同源”。苗德志的写意画,敢于刻意翻新,“变其法以适意”,以书法入画,在其许多画作中通过下笔的回、切、折、旋、扭,运笔的涩、勒、鳞、顿、挫、舞、蹁跹、擒纵等技法,使作品呈现出俊逸超脱的视觉美感。

再次,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摹写、经营位置方面,苗德志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加以发挥。本着科学稳妥的态度,积极地探索实物在艺术家心中的反映。他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不断努力将自己的艺术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

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其为艺术品。”苗德志的写意画的意境,是直观心灵的运行和线条表达。创作时,他的情绪与精神境界与作品关系密切,通过流畅飞动的线条与内心的激情,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绘画的意境,实际上其点画线跳动,布白形式的变幻,对写意画创作来说是物我俱忘,化机在手,与线条共“羽化而登仙”;对作品成功后的视觉效果来说,是给心理引起某种情绪上的共鸣与激动。水墨画艺术应充分表现人类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与情绪,这一点也体现了现代精神,所谓意境美及个性、时代气息,全赖于此。

中国水墨画艺术精神集中体现在气韵境界的创造上。气韵与意境皆是标志艺术本体的范畴。意境的审美创造历程标示出中国艺术精神中审美意识觉醒的历程。千百年来,画家之思往往以虚灵的胸襟吐纳宇宙之气,从而建立晶莹透明的审美意境。透过中国诗、书、画、印的艺术境界可以解悟华夏美学精神之所在。

苗德志钟情于写意画并取得很高成就与他治印和书法是分不开的。这表现在他的写意画作品中,能够使人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清静、轻盈、流畅而无一丝世俗与滞碍。他的成功除了来自勤奋之外,还来自于大彻大悟之后对自身的不断否定和超越,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他在创作中力求脱尽造作和浮躁的火气,注重格调的高雅、心境的平和雍容。苗德志以为这是对绘画真实内涵的高层次领悟,因而清醒地确立了创作的审美坐标和追求方向。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