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会原谅你——遇见蒋开发
故事应当从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惠比寿教堂说起。这是一个晴朗明媚的早上,阳光透过教堂的玻璃窗斑驳地洒在每一位正在祷告的教徒们的身上。其中一位身材伟岸,体态俊逸,相貌堂堂的基督徒已经足够引起牧师的注意,因为,他无一例外的在每个礼拜都会来到教堂,但也无一例外的会在祈祷声中伴着鼾声沉沉地睡去……今天,李牧师实在忍不住了,他在所有人离开教堂之后,轻拍这位年轻人的肩头,慢慢地唤醒他:“你为什么这么疲惫哪?”
“对不起,神父!我每天要打两份工,昨夜凌晨没有赶上末班车,是在车站睡的,所以今天在这里又睡着了。对不起。”
“那你为什么要如此的劳作呢?”
“神父,3个月后就是我在新宿安藤画廊的第一次画展,我想要有一个完美的呈现,这对我是人生的第一次超越......”
“孩子,我明白了。以后每次礼拜我会为你预留柱子旁边的那个座位,你可以倚靠着更放松地休息,上帝会原谅你!阿门!”
我用尽量少的文字,描述蒋开发先生在日本留学的一个小场景,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始。正是这个美好心酸的故事吸引着我愿意审度开发书画相貌之丰润,探寻开发书画艺路之履轨,广窥开发书画创作之心源。此乃本文之聚意,以求三维透视蒋开发之全样貌矣。
遇见蒋开发,是因为在山东淄博开元美术馆的一次画展开幕式,蒋开发先生恰巧在淄博有一个青瓷国画展,我和开发作为受邀嘉宾参加开幕式。直到现在我们都弄不清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接下来的交往无厘头的相融,每次来山东不管是在哪个城市有展览或公干,必然要在我家小住几日促膝长谈。渐渐地遇见蒋开发变成了看见,变成了看见梅花、看见旧事,看见山水,看见笔墨的游走,看见心潮的澎湃,看见蒋开发倔强的未来……
书画作品从来不是由独立的单个作品而完成其全部审美传递的,孤立的评判总显苍白。书画艺术是创作者在其生存时代情感纯化样态的固化,它首先是创作者借助积累与冲动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井喷的产物,而后才成为满足社会对书画艺术作品的需求解答。遇见蒋开发,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眼中的开发先生。
力之开发:镜头回到30年前日本惠比寿教堂的那组对话,让我们万分感慨开发先生的东瀛之学,是一个苦行僧般的磨其心力、劳其体肤的求学之旅。西学东渐,融会贯通,师夷长技,一沉就是15年。“把困难踩在脚下,你才会站得更高。生命就是一次次蜕变的过程,唯有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当你从痛苦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你已经拥有了飞翔的力量。”这是开发先生在日本国立崎玉大学日本画油画专业读书时记在写生稿上的一段文字,在我看来这就是开发先生的力量之所在,执拗!奋斗!坚韧!自信!不必惊讶了,之后的拥有在日本成功举办65次的个人展览;走进日本首相府接受最高规格的礼待;成立日本的蒋开发艺术促进会等等,所有精彩绽放的背后一定是由汗水和血水书写,用骨头和肌肉堆积,但这一切都在开发先生淡淡的诉说里,变成一首流泪而欢笑的歌。
理之开发:关于画理的揣度,不知在我们的谈话里有多少次磨合。开发先生深得家传之力,又贯院体之学和中国美院的博士之研,与之倾谈我亦受之匪浅。中国画历来重视“理”的贯注,强调“作画只是一个理字最紧要”(黄公望:《写山水诀》)。“虽曰一技之微,其实至道之所寓”(盛熙明:《图画考论画》),应当做到“有道有艺”(苏轼:《东坡评画》)。“理”又是什么呢?“理”无非是中国书画艺术规律的总结,是审美艺术与审美标准在时间节点上的普遍认知。中国书画的“理”建筑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明代的“‘四王’更趋于儒,‘四僧’更趋于道禅”(卢辅圣:《“四王”论纲》),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通过内化为画家的审美理念而体现在画作之中的。“元四家”所以能集水墨渲染、浅绛着色一派之大成而为明清百年之宗主,就和他们内在的精神修养外化为简远高洁、飘逸潇洒、宁静幽远、古朴优雅的风格紧紧相连。开发先生正是紧紧抓住画理,用自己涌动的情感推助实现着他充满生命力的现实生活创作。城南往事系列是他在日本完成的一组专题创作,主要描画的是他儿时的绍兴老屋的样子、老屋里“老”人的故事。张张笔笔都寄托了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的眷恋,每一幅画都是一缕淡淡的乡愁,每一幅画都是一份浓浓的相思,每一幅画都是一封寄给过去的家书,每一次浏览都是观者的一次深深地感动!
术之开发:古法用笔与骨法用笔在开发先生看来都是至关重要的绘画技术所宗,开发先生特别注重线条与笔墨的质量,在他看来这是书画的筋骨皮,没有笔法、笔力、笔墨的精细控制,仅仅是求奇搞怪,哗众取宠,在开发先生看来多有不齿。这一点在开发先生大量的水墨梅花作品和梅花青瓷作品中足见一般。蒋开发博士的梅花,承古法而求破,是开发先生创新追求,他在充分研学古人的同时,不唯古是从,而是结合当代审美意识与审美宽度在绘画当中的运用,扬弃的接受,敢于向古人和“权威”大声的提问“为什么”,在深刻思考与研学中寻找艺术美的时代高度。笔墨、笔法、构成及其画材的创新方面有着积极的、深入的探讨。由理念外化为技法,再由技法物化为图画,“天人合一”“应物象形”“以形写神,以色求韵”,“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等理念,以及勾、皴、擦、染、点等基本技法,无一不渊源“术”之能也。《庄子·齐物论》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思想的影响,中国画必“师法自然”,但并不是消极地臣服式地对客观自然的写真,而是“合二为一”式的凸现着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载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明人王履在《华山图序》中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人石涛解释他的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苦瓜和尚画语录》),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这种主客观由互动达到统一的创作理念。
深研开发先生的众多梅花精品,不难看出他的作品已达到技精呼道、道成画身的哲理高度,正如中国美术报首席评论家郑竹三先生对蒋博士的梅花如此评价道,“他的梅花:吸收了古人之养素、写出了传统之新韵、孕出了时代之文哲、活出了个性之灵光、充满了潇洒之身影、深化了具象之艺变、见出了笔墨之功力、显出了贯通之才情。噫!这才是开发君的梅花之品格与艺术之人生!”
开发先生有一组小品是充分体现其绘画技术高妙娴熟的力作,充分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本质。我在这组画的画评中如是说:这是一组用日本软笔完成的小品,是一个个不眠之夜,蒋开发与上帝的对话。在黑黑的墨色里,在饱满的线条里,形与神的交织里,在虚与实的比对里,在疏与密的摆布里,他揉搓着自己的灵魂,告诉上帝他是缪斯的基因……
貌之开发:何谓“澄怀味象”?它是古人对画家作画时精神状态的指称。王原祁说它“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韩拙说它是要“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握管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里”。中国画的审美观,在起步之初,便跨越“致用”、“比德”两大台阶,走进了“畅神”的高端领域。石涛的《狂壑晴岚图》,峻峰耸立,溪流蜿蜒,云雾中开,高士聚此,吟诗弄墨,表现出一种在神定气闲中吞吐万象之雄伟之美。画完之后,作者仍意犹未尽,接着题诗曰:“掷笔大笑双目空,遮天狂壑晴岚中”,更说明它的确是一幅使画者、读者皆能舒心“畅神”之作。观开发先生山水图卷之貌,顿有怦然心动,自然天授,丘壑内营,万象唯我之感。与天地之大,化珠露之显,莹润而坚实,方寸见开合,涌动之势扑面而至,开合之间的显内容之貌,收放之间的得气韵之貌,浓淡之间的张运行之貌,刚柔之间的接融合之貌,非俗手能为也!
未之开发:观开发已成之态势,虽未可确知其厚深,当列妙手之位,必留撼世之品。 遇见蒋开发,一个“上帝”怜惜的孩子!最后,在评论之余,祝蒋开发博士的2015年梅花专题全国巡回展——山东济南站展览圆满成功!
文/石古刘志军(社会学者、评论家、书画家)
(乙未仲春于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