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江南如何 如何江南

——我看陶文杰《江南风景》系列油画

曹工化/文
2015年03月23日 10:40:1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文杰兄好久不见,今日来访。一起看了他的《江南风景》系列油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文杰兄是一个很“江南”的画家,更主要的,他是一个很“江南”的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所以,人如其画,画如其人。

江南,在中国文化中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 一个地域的名称,而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标以地理的人文概念。

江南,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就是“文人”,就是“雅”,所以,中国画是以“江南”——南宗来标识“文人画”的。

所以,文杰兄让人觉得很“江南”就是很“文人”,这是一件在时下很不容易的事;那么,再能把这“江南”在画中表达出来让画如其人就更不容易了。但是,文杰兄做到了。

所以,文杰兄的这批油画,严格地说,不应该叫“风景”——尽管他自己和有的评论都是这样叫的,我想,这也仅仅是个习惯而已,并没有深层解读上的意义。它们,应该叫“山水”。

这让我想起了齐白石的坚持。当年,李可染请自己的老师齐白石为自己的中国画写生集题笺《李可染山水写生》,齐白石却题了《李可染风景写生》,因为,齐白石认为,这不是“山水”只是“风景”。因为,作为中国文化结构中的“山水”是有它自己的文化意义的,当画不具有这种文化意义的时候,它只能叫“风景”——它与中国的文化意义无关,它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评估系统中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说,文杰兄的“江南”是“山水”,是超越了“风景”的“山水”。用首创“画分南北宗”的董其昌的说法,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的“丘壑内营”,“然后,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文杰兄人的“江南”如何得以成为画的“江南”——这里不是说“画江南”,画江南不一定就能,也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江南”的。如果用传统油画的技术分析,可能是得不到结果的,因为,在传统的油画技术中没有“江南”——“江南”是一个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

所以,文杰兄用了“江南”的薄画法——“江南”气质,用了“江南”的弱色彩——不讲究色彩的丰富与对比,而是“墨分五色”,在看似平淡中深入地展示细腻微妙的色彩变化,韵味隽永。而在结构上,不在于视觉上透视上的立体,而是“江南”的平中之远——在中国文化中的“远”是“心远”,这是境“远”的起点与终点——“心远地自偏”。

最终,文杰兄是“忘笔墨而有真景”,“似”的技法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这是“真”的“江南”。

文杰兄的“江南风景”——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江南山水”,是在时下这浮躁红尘之中也是在浮躁红尘之外的一方“静地”——“宁静以致远”。

这,就是“江南”。文杰兄直指“江南”。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