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新笔魂云争立——评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钱鼎伟
中国书法和篆刻是人类世界独有的艺术宝库,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特别艺术内涵,自古以来汉字是以象形、会意、偏正,对称等特点出现,中华民族许多优秀人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创新和探索,赋予了书法和篆刻的特殊涵义,在众多书法家和篆刻家中,钱鼎伟(笔名石乐)就是其中特别典范。
钱鼎伟 笔名石乐,1956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耕石斋主,现为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高级院士,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学院书法系专业。个人作品和简历收录于《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骄傲》,《当代书画收藏精品荐览》、《中国精神》、《国珍档案》、《中国翰墨传世名家名作》等系列典籍中。钱鼎伟二十岁始治印,初学汉印,后习周秦古玺,尝摹刻印二千余方。1982年以来,曾为国内书画名家及国际友人治印甚多,诸如著名书画家陶天月,郑若泉,巴根汝,穆孝天,洪明道等。四十岁后擅长创作研究甲骨文书法,经十多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已经形成一定的风格。著名书画家陶天月先生曾对其评价说:“篆刻有书画家童雪鸿的风格,甲骨文书法写的不错,要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艺术为人民。”他自己对书法和篆刻的认识是:“一幅字要讲究章法和墨色的变化,错落有致,道法自然;一方印要从篆法,刀法及章法上去表现,尤其刻完后要注重破边,那样才有金石气。”
观赏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不能不说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蕴涵内容,体现的是阳刚宏美和阴柔相济的艺术格调,我们可以从《易经》之中得到理解和领悟,从宏观上讲“阳刚”、“阴柔”、“刚柔相济”是书法艺术中的三种境界,有的追求“雄强”、“博大”;有的追求“秀丽”、“小巧”;“刚柔相济”则是书法的更高的追求。从微观上讲、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线条”、“结构”构成的,“刚柔相济”是“线条”、“结构”的结合。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内涵和外延:
一、“线条”是汉字的根基,任何汉字都是由“线条”组成的。故“线条”是汉字的框架或者说是骨架,要硬朗、才能支撑着汉字,故“线条”要表现出力度、表现出“阳刚”的美。如“线条”没有力度,则表现出“软骨病”态,那是不健康的。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线条非常清晰,笔墨艺术独特,具有阳刚之美的创新魂魄,完全能给予人们非常新颖的感觉。
二、“结构”是汉字的造型,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结构”构成。但“结构”一定要严谨、要符合自然规律,一定要“美”、要“漂亮”,体现柔和、弹性和韵味,展示“阴柔”的美,使相遇的人能有“回头率”,不看则是有病。这如同唱歌,好的歌曲一定要好听的,其声音要圆韵、要美,以吸引欣赏者。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带有人体结构和艺术结构外在的特殊风格,是对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和书法与篆刻的生命歌唱,是具有生活柔和的艺术追求和生命弹性的艺术韵味。
甲骨文作品
三、“刚柔相济”是阳刚的“线条”和阴柔的“结构”的柔合,达到的一种完美。“刚柔相济”这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做好,却很不容易。这依靠长时间的积累、柔合才可能达到的。这也是“功夫”的体现。如阳刚的“线条”做好了,未必阴柔的“结构”就做好了。反之,阴柔的“结构”做好了,未必阳刚的“线条”就做好了。这就需要一步、一步地、长时间不断地练习、磨合,逐步达到“刚柔相济”。如我们听到某某的字“媚骨”,就是线条过软,缺乏阳刚;有的线条很好,结构不好,给人“粗野”的感觉。王羲之的书法好就好在有阳刚的“线条”和阴柔的“结构”二者完美的结合,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世人称道。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可以达到“刚柔相济”是阳刚的“线条”和阴柔的“结构”的柔合,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十分宝贵的境界情怀,有古风之传和现代品格两者结合创新的艺术品位。
书法是由:“阳刚”(线条),“阴柔”(结构)构成,去达到“刚柔相济”的完美,去表现阳刚与阴柔的关系,使阳刚、阴柔相互交融在一起。古人说:“十年磨一剑”、“台上三分锺,台下十年功”,任何一门艺术达到高的境界并非一日之寒,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灵感自幼习书启蒙过程,几十年不间断遍临古今名家多种碑帖、墨迹。广集博采,兼收并蓄,重道尊师,能书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尤擅甲骨文书法的创作。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赛并获大奖,作品常发表于报刊杂志,书法作品先后被国内外友人及全国各地纪念馆、收藏院收藏。
综观古今书法大家的优秀作品,不管是“雄强”的还是“秀丽”的,不难发现都是由“阳刚”的线条和“阴柔”的结构构成,同时又是“阳刚”、“阴柔”的结合的高手,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此再次证明了书法艺术是阳刚与阴柔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是不能分离的。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这样论述:“书画以韵为主”“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人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有时会赞美其有“韵味”。有“韵味”、“韵致”,这是一个很高的审美标准。但究竟什么是“韵”,很难下定义。因为“韵”本身似乎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里云:“韵者隐迹之形,备遗不俗”,就是说“韵”的表现很隐晦,隐隐约约而不露痕迹,是暗示的而非和盘托出的。
中国的书、画、诗歌等艺术的追求目标,发展到唐代以后,逐渐从理论的探讨,到自觉的韵味的追求,使艺术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就书法而言,早在晋代就有“尚韵”之说,六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他提出品评人物画六条标准,称为“六法”,首先标出“一气韵生动是也。”将气韵视为六法之首。五代荆浩的《笔法论》中,又将“六法”分析整理成“六要”,在气韵中单独突出了“韵”,把书画艺术讲求“韵味”、“余味”和“象外”等审美追求突出了出来。
书画艺术的这一追求与诗歌艺术的追求紧密相连。唐司空图着重从韵味谈诗,认为好的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是说韵味必得从迹象以外的虚空处去求得,从不著一字处去领会韵外之致。宋严羽以禅喻诗,提出作诗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说只有“空”和“虚灵”才能产生神韵。同时代的范温在他的《替溪诗眼》中,对“韵”作了探索性的解释:“有余意之谓韵”,“不足而有韵”,“行于平夷,不自矜炫而韵自胜”。“韵”就是“有余意”。“不足”,“平夷”才能“韵自胜”。明代王世贞提倡神韵说,同样强调“镜中之相、水中之月……无迹可求,”“色相俱空”,强调“空”字,强调“清运”,是以唯“空灵”、“清远”乃有神韵。
由此可见,只有“虚”、“空”、“空灵”、“清远”方出现神韵,在“有余意”、“不足”、“平夷”中才能产生神韵。所以,“韵”是一种艺术审美标准,是经过“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而取得的艺术效果,它空灵得如镜中之相、水中之花,虚幻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人们必须从“象外”、“环中”的空灵处去领悟“味外之味”、“象外之旨”,从“不足”、“余意”中去领悟“韵外之致”。一句话,“韵”是通过“虚”表现的。
实际上,前人早有“虚以成韵”之说。庄子说:“虚室生白,唯道集虚”。笪重光:“虚实相生”。高旦甫:“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哲理的“道”集在虚的地方,令人咀嚼不尽。书画的“妙境”在无画的虚处,令人体味不尽。创作的“灵气”在笔墨未到的虚白处,令人遐想不尽。虚把想象的境界引向深邃。只有“虚”才使想象扎上翅膀。只有“虚”才使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也只有“虚”才能使人咀嚼那神秘的言不尽的韵味,韵致。
书法的“虚”,就黑白的对比而言,是指章法中的空白。就实中之虚而言,又是指用笔上的虚锋和不着力处,同时包括萧散、天真、简淡、生拙的风格追求。笔笔中锋,处处实笔则字无生气,亦乏韵味。增加些侧锋、飞白等虚锋,书法的逸气顿生,带来韵致。米芾在给宋仁宗谈书法时曾说:“蔡京不得笔,蔡下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米芾自言“刷字”,实际上是他大胆革新书法,以侧笔尽兴尽力去追求“刷”的虚灵,追求自然的逸趣。他还提出:“手心虚,振迅天真”,把别人的勒、摆、描、画及妍媚等种种传统习俗一概打破。他的字多从侧、斜处取势,有魏晋的天真之气,故在虚锋中蕴蓄着韵致。他的新意出于法度之中,如果说蔡胜在度,苏胜有趣,黄胜在姿的话,则可以说米胜在韵。他成功地处理了沉着、飞翥的统一。
所谓“有余味”和“不足”,就是要避免处处用力,要有不着力处。如处处用力则伤于刻露。法国艺术家圣·佩韦曾说:“感染不等于劲头,某些作家臂力大于才力,有的只是一股劲,劲也并非完全不值得赞美,但他必须是隐蔽的,而非裸露的……美好的作品并不使你狂醉,而是让你迷恋。”用笔要“欲断还连”,其中有若不经意处,自有一番蕴蓄,耐人悬想回味。笔有未尽而意愈远愈深,则韵味自生。那种一味求工,线条过于凝重,使人感到刻露有过而内蕴不足,则乏韵味。
中国书法尚“韵”与此同理。太粗糙生硬的作品不属同类,“韵”就是精神性很强的寄寓,它必然追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与挥洒之乐。工匠式的粗糙生硬缺少一种“士”文化的内涵,在书法上特别缺少书卷气,自然不能算有“韵”。当然,延伸为风格,则大抵雄浑、恣肆、质朴的美,也很难归入“韵”。还有太成熟圆到的也不属同类,因为韵偏重精神的抒泄,而不是技巧上的面面俱到。比如唐楷可以有法,但大概很少有人去从中寻求什么“韵”。赵孟頫的字不谓不熟,却难免有着意、巧饰之俏,熟则伤雅,熟则近俗。所以从明朝起即有不少人说赵书俗,甚至到清朝梁闻山也说“子昂书俗。”
字如人格,刻骨铭心;人要品质,情感知音。钱鼎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神、气、韵三者经常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三者虽有共同的地方,却又不径相同。既要计白当黑,又要知白守黑,这就是中国书法创作虚实结合而产生神韵的辩证法。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强调“清运”,是以唯“空灵”、“清远”乃有神韵。这是在今天时代很多书法家和篆刻家中,显示出奇特和新颖的艺术创新和文化探索。能书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尤擅甲骨文书法的创作,成功地处理了沉着和飞翥的两者统一,笔墨功力和艺术灵魂已经达到“艺新笔魂云争立”之书法和篆刻的特别领域,这也就是钱鼎伟书法和篆刻作品享有声誉、得到殊荣、产生影响,买家收藏的根本原因。
中国文字艺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品格精神和理想追求的道路力量。今天的时代是文化发展的创新时代,是艺术探索鲜花盛开的美丽时代。期待钱鼎伟、笔名石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新和时代艺术探索,继续做出赋予历史独特责任和给予民族精神力量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