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招牌字应该大众化

谈何蒙孙题款“楼外楼”

陈泉永/文
2014年12月15日 09:55:0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上百年来,许多到杭州来的客人,要到杭州的“楼外楼”餐馆品味一下杭邦菜,那几只特色的西湖醋鱼、叫花童子鸡、宋嫂鱼羹直吃得人们赞叹不已。多数客人还会留意大门阁楼上的匾牌上有“楼外楼”3个极耐品味的书法。两个“楼”字都是古体字,但第一个“楼”和后一个“楼”却是不同版本的“楼”,在我看来,这匾牌上的两个“楼”字,一个是探花,一个是榜眼,基本上不分伯仲。现在的人们都会拿出手机在这块匾牌下面留影,尤其是要拍摄“楼外楼”这几个字,并为这3个有着墩厚味,雄健姿,刚劲骨,潇洒风,天然气的几个大字叫好。由于没有落款,也不知何人所书。但坊间早就有说法,“楼外楼”3个字系晚清时诸暨枫桥民间书法家何蒙孙的笔墨!

何蒙孙先生出生和生活在枫桥赵家,一个歌山画水的好地方。先生自幼饱览经史,年末弱冠,即中秀才,嗣后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专攻书法。每黎明即起,临写《乐毅论》小楷,日间练大字,或临大篆《石鼓文》,汉隶《张迁碑》、《华山碑》,或摹真草《龙门二十品》、《七十帖》,行书如《圣教序》、《兰亭序》,尤所爱好,岁岁月月,至晚年也不辍。光绪十二年至二十年间,先生流寓杭、绍、辄至西泠印社及兰亭,与当时书画金石诸名家聚会切磋,安吉吴昌硕、福建尹秉绶、绍兴吴隐等交好尤笃,书法日臻精湛,求者接踵于门。

民国初年浙江著名学者蒋观云曾为先生60寿辰撰序:“何蒙孙先生以书法闻名四方,智由(蒋观云)所获交士大夫,工八法,数当世能者,必举先生为一人,吾乡自荐绅学者,闾里文人之行,田夫舟子山樵牧野之人,识与不识无不知先生之能书,熟先生之名。先生山居,不数往城市。偶至焉,求书者踵接于门。尝岁时履上海,上海之人,抱缣素蕲染毫翰者,满先生之庭,次日视装池之肆、必张先生之屏联焉。”这篇由蒋观云为何蒙孙先生写的60寿辰撰序,在学术界还有相当的知名度,充分肯定了何蒙孙先生的书法艺术水平和当时在民间的影响。我以为“楼外楼”这3个字大概也是这个时候留下的笔墨。

杭州 “ 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它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是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第文人。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取了三个字,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楼外楼”。“楼外楼”这个名餐馆,想当年肯定有匾额,经过近百年的打拼,到1926年,已颇有财力的“楼外楼”洪氏传人洪顺森对“楼外楼”作了翻造扩建,将一楼一底两层楼改建成有屋顶平台的“三层洋楼”,内装电扇、电话,成为当时杭州颇有现代气息的酒家,使其生意更为兴隆。在这期间,光临过“楼外楼”的文化名人有章太炎、鲁迅、郁达夫、余绍宋、马寅初、竺可桢、曹聚仁、楼适夷、梁实秋等以及蒋介石、陈立夫、孙科、张静江等政要。这是“楼外楼”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50多岁的何蒙孙先生“流寓杭、绍、辄至西泠印社及兰亭,与当时书画金石诸名家聚会切磋,安吉吴昌硕、福建尹秉绶和绍兴的吴隐等交好尤笃,书法日臻精湛,求者接踵于门”。当年,何蒙孙先生经常来杭州,并在“楼外楼”边上的西泠印社和吴昌硕等名家在一起钻研学问。“楼外楼”绍兴老板乘重装“楼外楼”之际,找到老乡吴隐帮忙要求题个匾额,请行家吴隐推荐一位名家手书“楼外楼”匾额。吴隐是书法家中的十二分高手,在人才济济的西泠社员中选择一个书法家来写“楼外楼”的匾额,并非难事,但要选择大众喜欢的书法作品,就有些费心了,就是蒋观云说的“田夫舟子山樵牧野之人”都喜欢的书法,因为餐馆要面向大众,菜肴要合大众口味,门口的匾额就同样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必须要求是“赏心悦目”的作品,才能得到公认。而何蒙孙的书法艺术正好符合这个要求,这样,就选定了何蒙孙的书法。

老式文人有一种怪脾气,对于商业性的活动忌讳得很,防恐有人说闲话拿到了多少多少好处。何蒙孙先生更甚。何蒙孙曾任诸暨劝学所(教育局)长、图书馆长等职,他防恐遭人非议写这块匾额是为了赚外快,开始坚持不肯写,后来又碍于吴隐等人和楼外楼老板的再三劝说,同意只题字,不署名。楼外楼的匾额何人所题便成了百年之迷。

我的这篇文章,是我本人的考证而有感而发,但愿能引得业内行家的指导。能得到更详实的史料,这便是我写此拙作的出发点。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