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面前,崔敏是谦卑的,但她的心却满足而欢喜,于光阴中开出了花。
崔敏生于辽宁,鲁美毕业后深造于中国美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父兄的爱和引领,艺术史和专业训练的熏陶与滋养,构成了她成长和创作的底色。她的画,因而也充满了生命和情感的气息。崔敏说,她画的,便是那样的自己,那些韶华流转中打动她的瞬间和捕捉追逐时的心灵感悟。
一花一世界
崔敏是坚信即使只画静物也能画出惊艳和高度的青年画家,那个丰碑般矗立的夏尔丹便是证明。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所画的,无非几枝花草,而似乎有意把造物的无限丰富和绮丽,暂时淡忘和忽略一边。她近乎偏执地、坚持在单纯中寻求丰满的表现效果,逼真呈现流淌于时间、光影和心情中的唯美“花事”。
崔敏的《临窗花》系列,较多雅致的冷调,绽放于春夏秋冬的季节轮回,以及阴晴雨雪的聚散相依里,不惊不乍,兀自华美、清丽或冷艳。在《白色圣诞》中,奶白色的玫瑰内敛而含蓄地升起于半凌空的透明台板上,颇有些奇崛和迷蒙的意味;面对《丁香花开》,我们无法确知究竟是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女孩还是女孩样沉静的丁香在与我们相视对语;《晴天2》给人“薄、亮、透”的最初印象,待再看时却又有新的生发和无穷的韵味。也有些偶然的时候,如《盛夏》和《暖日2》所传达的,生命渐渐呈现它更加舒展、奔放和热力的一面,拨云见日喷薄而出。而在所有这些画面中,我们看到画家对周边微妙温存着的光影深情驻目的过程,看到画家对色彩的敏感、态度和自如运用,看到她倾注于每一个细小笔触中的诗意和真实情愫。我们仿佛进入某种类似弗雷室内乐的意境,困扰和纷繁轰然瓦解,只留暖阳清风萦绕左右。
物是其所是
崔敏静物的另一种类型,是以高度的写实来描述生活语境的新经验。洛佩斯对周边环境童真般的心态和想象,尤恩的严谨、秩序和新构成感,对她的创作有较为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在《逝水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画面有着最简洁的基本构成。“椅子”的单一形象置于空空的生活空间,呈现出其与背景间最简单和空旷的组合。描述画室情境或居室一角的《浮光闲记》系列,则通过包括壁炉、画框等在内的物象局部把画面安排得井井有条,或者把看似杂乱的琐碎物象巧妙整合成一个整体。
当崔敏用完全理性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对象时,她首先要传达“物是其所是”的客观与冷峻。但与此同时,她又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表现,赋予事物以柔软的活力和光彩。我们可以感知到画面中的某些细节其实是画家精心安排过的,如书架前摊开在小画架上的维米尔画册,画桌上的女人体照片及壁炉上方的挂画“碰巧”是哥哥崔小冬的作品。《似水流年》系列中样式、情态各异的一把把椅子,弥漫着氤氲之气和温暖感觉。慵懒搁置的书籍,轻悄悄的高跟鞋,香槟或者红酒,这些点缀或浑然于画面中的“小东西”,配合画面整体流露出一种古典的色泽、情调与优雅。至此,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在所有尝试真实再现的过程中,崔敏早已不动声色地加入了更贴近她个人观感世界的细节内容,这也使得她的作品更有节奏感和个性色彩。
“崔敏用巧思和不着痕迹的经营,传递她对绘画结构关系的理解和表达,以不紧不慢的从容心态,逐层、有序展开她想要营造的氛围和情境,从而使表达更加细腻和灵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得主、中国美院何红舟老师这样评价她的作品。
江南亦故乡
崔敏的风景画,水是永恒的题材。《海德公园》、《曲水乡心》、《西湖春天》……这些以水为魂或与水血脉相连的作品,代表着画家创作的新视域和自我突破的新期待。
从东北到江南,从祖国到欧美,崔敏似乎一直在寻找她心灵的故乡。故园恋、朝圣心和江南情,始终交织在她行走和上下求索的旅程。
对崔敏来说,早她数年来到国美的哥哥崔小冬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导师。“妹妹画里的线条、色彩、笔趣,甚至她写字的笔迹都与我的有非常的神似,”崔小冬说,“她常常能在日常不经意的细节里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感动,她的作品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某种意犹未尽。”在崔敏的朋友来源看来,“崔敏的画虽然与小冬老师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她自己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她敏感、自由而细腻”。另一方面,在哥哥面前,崔敏既不是需要向太阳索借光芒的月亮,也不是在兄长的盛名前扛不住压力的“小妹”。她就是她,审美情趣、绘画感觉、笔法技法的相似或不同都是她自己,跟哥哥有关,又无关。
但崔敏却是和哥哥一起深深地扎根于江南并且离不开江南了。徽派建筑,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以往更多在传统中国笔墨中出现的意象,她却要用油画的材质来加以空灵和梦幻般地表现,异质元素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她那里不仅可能,而且现实,《曲水乡心》便是她这方面的代表作。2014年,她将这件凝结着浓浓江南情怀的作品送回老家辽宁参展,后又长途跋涉去往欧洲交流。奇妙的是,早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以前,这位年轻的女画家,早已敏锐地捕捉到小镇乌镇的无穷魅力。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美天鹅是因为她原本就是小天鹅”,一位小女孩在看到崔敏画的天鹅时,情不自禁地和她辩论起来。看着小女孩慧黠的眼光,崔敏只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并递给她一枝画笔,“那是基因,更是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