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风景——王泽焕老浒山之浮世绘
在作品绘制过程中,我力戒导游式的图解或概念化的陈述。对每一幅画的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绘事要素的处理力求得体,努力寻求画面的美感、韵味与诗意以及人物形象的生动、原生态。
——王泽焕
所谓浮世绘,源于日本江户时代之风土人情绘画,其特点以线造型、设色淡雅,画面极富装饰感。浮世绘所表达的题材极为广泛,且多为小民百姓之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及种种世态风俗。后来浮世绘影响到欧洲,由此产生了杜米埃、库尔贝、勃鲁盖尔等以写实手法描绘社会世态风情见长的大师。
19世纪初,国门被迫打开,西洋文化涌入中国,变革的动荡使得国民再也没有耐心去欣赏自命清高的旧文人按照老祖宗的腔调所描绘与时代毫不相干的绘画作品。其时上海点石斋画报应运而生,新科技的快速传播使之很快风靡全国,颇受市民欢迎。其作者就是第一位以写实手法表现普通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状态的画家吴友如。自兹以降,老一辈画家漂洋过海,留学海外,吸纳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法,中国画开始走向民众。
泽焕先生新作50余件,沿袭以上文脉为我们展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老浒山角角落落及生于斯、长于斯的小民百姓。今日之浒山已是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泽焕先生所描绘的风景已离我们远去。然而透过这些美丽的画面,我们仍能寻找那时的记忆、那时的美好。
品读泽焕先生之新作,感受良多,择其大要为:
其一,以速写为本,去芜存精。
速写是绘画的基本功,六七十年代之画界极为倡导,大凡优秀画家都有一手过硬的速写功夫,泽焕先生早年勤于画速写,生活积累丰厚。速写的好处在于所画过程中,将无序的自然景物进行梳理加工,并通过心、眼、手与自然对象交融,故而以速写为根本所创作的作品,与靠照片创作的画截然不同,前者生动、鲜活,而后者往往“被动”缺少鲜活意趣,被照片表面效果所囿,故泽焕先生之新作能透过画面传达出一种亲和力。
其二,兼山水花鸟人物画之技法,为我所用。
泽焕先生平生所学,主攻人物画,兼善花鸟、山水,所绘之慈溪十二景(已制成挂历)是其山水画之力作,其中描绘海涂湿地的场景颇得厚重之意趣、芦苇丛中之茅舍、天将破晓之景色,气氛烘染极好。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也应用了诸多山水、花鸟画之技法,如沈埠房一角、北门头、七房池等构、皴、点染,适当施以淡彩,将环境与人物有机地统一在整个画面,最后施以淡墨之渲染,营造出一种老浒山特有之气氛。山水乎?花鸟乎?其不经意间已作了巧妙的转换。对于笔墨之应用,泽焕先生并没有机械地照搬古法,而是紧紧围绕造型,适当增减调整,使之更好地服务主题达到高度统一。
其三,以朴实之语言,发时代之新声。
泽焕先生这批作品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作品的取材,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其中《BP机又响了》、《扁担人生》、《闯市场》、《夜排档》等,尤为明显。熟悉那段历史的观众,看到这些画,自然会发出会心一笑。画中的主角,都是些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有你,有我,有他。然而正是画中的这些小人物造就了慈溪名列全国经济之百强,也正是这些画中的小人物,其中之佼佼者竟成为慈溪企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作品中唯一的一幅长卷,将老老少少的人物有机地组合在同一个场景,没有画背景,而是靠零星的小道具及人物动态暗示出市场的喧闹,人物神态各异,疏密有致。这是这批画中的最用心思的佳构。
泽焕先生现居甬上。退休前一直担任群文工作,曾辅导、培养了众多农民画作者。慈溪农民画在那时是“黄金时代”,很多作者脱颖而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民间画展览中频频获奖。因而慈溪获得文化部命名的“民间画乡”之殊荣,泽焕先生功不可没。
泽焕先生一生创作颇丰,其代表作《送来阳光暖,留下万家春》、《主人》、《白毛女的故事》、《小鳗》等在业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在全省群文系统中他也是著名人物。退休后他有了充裕的时间沉浸于他的绘事,佳作不断。泽焕先生的这批新作,摒弃功利、注入情感,他将我们带回那个时代,重温老浒山的温馨,感受那一份甜美的回忆。在人情世故越来越现实的今天,陶醉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