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拯民:诗书画印慈悲心
年逾古稀的张拯民左手残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习书画,师从谭勇、陆越子。
他的书法,从晋唐启蒙,上追秦篆汉隶,重气韵而非僵化摹写,取意趣而不拘泥局部点画,因而书风沉着大气,收放自如。
他的绘画,喜梅兰竹菊,尤擅画竹。技法遵循文与可、郑板桥一脉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了便于观察写生,他在住处种了许多竹子,每日观之、思之、画之。他用书法线条写竹,能八面使转,四向出锋,表现出风竹、雨竹、雪竹、霜竹等各类天气环境下的竹子的多变形神。经年累月,写活了物象无穷变化,又充满灵动的自然意趣,生动阐述了“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的艺术之妙。他笔下的青松伟崖凌寒,苍鹰展翅欲飞,兰花含苞吐幽,孔雀仪态万方,散发出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追求。这种“物我合一”的艺术效果,得益于画家师物师心的长期实践,还得益于画家的题画诗书和金石意印趣。
传统绘画强调诗情和画意的互动关系,讲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拯民的题画诗如现代乐府,自然质朴,充满率真情韵。其《客居金陵偶作》:客居金陵度晚天,最喜儿孙绕膝前;晨昏不辍写丹青,闲时逗童学少年。内容读来亲切自然,如见其人其境。又如《竹石题画诗》:野竹攒石劲可夸,不红不紫不争华;只缘高节怀虚谷,直到凌云不开花。词语不做作,不矫情,如风行水上,袒露了不同境遇下的艺术情怀,为其画作开拓了想象空间。
值得称道的是,这位左手残疾的书画家,在吟诗作画之余,克服困难,亲自操刀治印,其刀法老辣古朴,富有变化,使诗书画浑然一体,锦上添花。
作为四艺兼能的残疾书画家,张拯民还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把书画作品捐赠给各级慈善机构。他还准备筹办残疾人书画培训中心,帮助身残志坚者学习自强自立的本领,其拳拳爱心,实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