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始信 信峰

——品读高信峰先生《落纸烟云》的书与人

吴洪亮/文
2014年11月14日 11:37: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高信峰书法艺术展的主题,由王明明院长亲笔题写“落纸烟云”。说来也巧,这一主题正是着名诗人、书法家肖劳先生生前为信峰老师赠送的册页,名曰“落纸烟云”,可谓是高人的不谋而合。

文字是人类传递资讯的一种方式,中国人爱美,因此写字逐渐成了书法,彰显出形式的价值,而且不仅要表意,更要表态。故而日趋复杂和高深,成为一门艺术及学问。今天,当键盘代替了毛笔,萤幕代替了宣纸,资讯的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时,书法作为“无用”之物的艺术价值应该是更为纯粹和凸显了。因此,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书写行为的本身,其过程以及留下的痕迹,加之文字内容形式化的传递,构成了可供欣赏的文化艺术载体。和很多事一样,可喜之外,也有隐忧,因为书法在如今这多变的艺术生态中,越发与绘画以及各种当代艺术形式相融合,形式感的张扬被过分强化,使其逐渐在躯壳化,甚至“变化”成了“变态”,与人越来越远,越来越不可观了。所以,近年来笔者对那些好好写字的人,能写好字的人,真诚的表示敬意。

这样的人其实不远,就在身边。譬如我们北京画院的高信峰老师。他日常的工作是负责画院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而从他的办公室中常常漫出丝丝墨香,满壁钉着他的新作词句以及他心意的经典法帖、名碑拓片,体现着他对书法研究的专注与挚爱。我与美术馆的同仁每有书法、文字上的问题,无需寒暄,敲门而入,即可请教。高老师有问必答,并且对来龙去脉向你解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在2010年,编辑《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时,诸多的诗文断句、印款释读,皆有赖高老师指点,足见其学识。后来才知道,高老师是着名诗人、书法家肖劳先生的高足;同时也是书画大家董寿平先生的门人。更增几分钦佩。

高老师有一联语:“有诗好说,无画不谈。”其实是对“有事好说,无话不谈。”深一层的诙谐演绎,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更是他的心声。此联以隶书写成,稳重而不刻板,恣肆而不张扬。的确是“字如其人”。对这八个字,在以前我是不以为然的,或许是年纪大了,越发觉得有道理。高老师的字,就是他的样貌。我到画院七年,认识高老师大概有十多年了。他给我的印象高个子,很幽默,爱锻炼身体,形象留有军人的巍峨,但对人很客气甚至有些谦卑。他说自己的字,是“四不像”(真草隶篆),是在“碑帖之间”“找食儿”,“巧拙之外”“求生”。我想这不仅指写字,还在指性格,进而更凸显出某种中国人的修为。去年,我曾为上海学者型的艺术家卢甫圣先生策划过一个展览,卢先生也是位书法家,他同样以隶书为自己的展览题写的展名为“知一知二之间”。我的理解,他试图在古与今、东与西、传统与当代,知其一与知其二之间,求得某种通晓与平衡,这就是卢甫圣先生的中庸之道。关键是,中庸不是中间,中庸不是刻板的不偏不倚,中庸是动态中的前行。而在高信峰老师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也读到了这种意味。他给我讲到:他写字力求“写碑要活,临帖要拙”。这样在法度之中的动态求索,法度之外自出新意,非常值得思考。这一过程虽然很难,但也非常具有挑战的快感。

前文说,高老师是肖劳先生的弟子,不仅学书法,更学了诗文及做人。高老师的文联尤其值得一提。写对联,虽可视为小酌,但其中却蕴含着不少大趣味、大意境。我很喜欢大的的联语。比如在寓所湖边静坐偶得:“水清石瘦,云冷梅香”。“雨住云得意,风狂柳忘形”。北京画院得句:“有色有香花不语,无尤无怨石长眠”。“丑石乱入画,黄花瘦成诗”等。皆是寄物抒怀,反復品读时,的确会“得意忘形”。信峰老师写自己:“半生舞文弄墨,十载教书育人”。“读书偶有会心处,作画常无得意时”。“古碑新卷眼前事,剩墨旧毫身后名”古人云:“一等人忠臣孝子”,一斋曰:“两桩事临帖读书”。“峰言风语谁能解,信笔心书我自知”等等,则现出高老师对读书、对艺术、对学问、对名誉、对做人的那份谦和与平淡。在观他的行草长卷《道德经》,真可谓:“满纸烟云书卷气,一派传统笔墨风”。

在文末,我想借高老师的名号,学一学联文之趣。“黄山归来不看山”。而黄山最有名莫过“始信峰”。在“百度”上搜一下,有如此形容:巧石争艳,奇松林立,叁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始信”之名,由此而得。高老师的名字,却用了后两个字“信峰”。观其字,思其人,“始信”“信峰”。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