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倪水通:一气呵成 心手双畅

2014年11月03日 09:31:4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第一次个人书画展选在了北京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艺术馆,蛰居于洛阳、甚少出远门的倪水通觉得诚惶诚恐。开幕当天适逢倪水通七十寿辰,他在自序中说:“检点我的从艺心路历程以及所得成绩与不足处,热诚欢迎同道朋友,开诚布公地说是说非,以便艺术的‘衰年变法’。”

近日,“诸相非相——倪水通书画作品展”在涵芬楼艺术馆、惠尔再旦画院先后亮相,展出其2004年后的书画作品20余幅。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曾翔表示“倪水通的作品很打动人”。主办方之一河南龙门博物馆馆长、倪水通学生王迪说:“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近十年来能够代表老师心性与创作方向的作品。”用倪水通自己的话说,这些作品是他“精神陶醉”的产物。

左书右画

倪水通说,他的前半生是为着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之计,摸爬滚打,几经磨难又稀里糊涂一路走过来的。其中也不乏苦中作乐,有着心性所爱所好的艺术向往和审美陶醉相伴。

1962年中学毕业,在家乡务农,数月之后,一次偶然的命运安排,让他有幸考入一所前苏联援建的勤工俭学性质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965年毕业分配至武汉内燃机厂,在发动机试验工作的岗位上待了10个年头,后以人换人的方式对调回洛阳拖拉机厂,在机修站画线工作的岗位上又待了10个年头。1984年洛阳市书协成立,组织调他进文联,成为全市九县(市)六区唯一的书法专干。他在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岗位上,一待又是28个年头。

“年届古稀一回首,若论学习实践与生命体验那都谈不上,尽管一长串书协大事记中含有我引以为豪的心血与汗水,尽管洛阳书协在全国书界同仁心目中尚有一定位置……但‘书法艺术路在何方’这一命题时不时缠绕着我的心灵,中国书法这一最具东方哲学意蕴的美学形式,它的艺术属性与自然属性,它的美学高度与艺术品位,它的推陈与出新等都是引我思虑最多的地方。”他说。

他年轻时主攻大草,退休之后尝试绘画创作。2003年,他患上右肩周炎,感觉极不自在,暂且废掉已经挥运近四十载的右臂腕下之功,一改左笔为书。起初由于管沉毫软,左手拙笨,变化而无常态,可几日摸索之后,一种似与不似、生机活脱的偶然效果令人喜出望外,一发而不能收。“多年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自然境界,竟然在我年届花甲时始露端倪。之后身体康复,索性左书右画。书法应酬多,绘画慢一些,画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容易,人家也不好意思要我的画。”倪水通说,这次展出的是他精挑细选后的作品,虽然不太完美,甚至有半成品的感觉,但它是自然的,是他带着精神陶醉一挥而就的。

谈及倪水通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主席何劲松表示:“作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洛阳古都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倪水通的学养本身就很厚重,这一切都体现在他的笔墨之中。并且从传统文化‘心性’的角度探讨艺术,极力表现他的主观情感世界,所以我们看到他的笔墨热情奔放,给人以‘不守规矩又不怵规矩’,这是他创作的最大特点,也是当下艺术家最需要的东西。”

兴来一挥

倪水通认为,艺术的第一功能是个人的精神陶醉,第二功能是同道同好的心灵交流。“就像古人说的,志趣相投者二三人,摆上几个小菜,饮上几杯老酒,谈天说地,直言不讳,那种交往是发自内心的。”

在他看来,在国力强盛起来的中国,书法的实用性愈走愈远,书法艺术的纯粹性愈来愈得到关注与彰显的当下,高尚典雅的艺术,从形貌方面埋头苦练是根本学不到的,因其是由艺术家人文品格中养出,是由艺术家挑战落寞、挫折甚或苦难的“炼狱”中修悟陶冶而来。因此,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

他曾写道:“自2004年以来,余有意识从思想上退出江湖的争奇斗艳,沉下来补课以充电,读书以养气,无为以自治。在陶醉水墨味的自娱自乐中,自甘寂寞,惊惕并远离‘似曾相识’与‘不约而同’,真诚地热爱艺术并从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效果应该达到人艺合一,如今人们总是谈要接续传统、学习古人,又要与时俱进、表达当下,但最终古人与今人的东西都要彻底丢掉,真正留下的才是属于自己的气息。

坡翁有诗:“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遍九州。我书臆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倪水通说,坡翁书无法而法,实为至法,人言“画”字也好,“偃”笔也罢,看似有违道统法度,而在浩气蒙养之家腕下,“取其意气所到”便化入高境。

倪水通的山水画不似而似,似而不似,写意写心。他把书法的线条打破打散,带着激情和灵感挥洒笔墨,由书法的点、线衍生出自己的山水画符号。他不认同时下的“写生”,斤斤于临写山水外貌,而古人却是领略大山大川之壮观、美观,通过内心的转化,变成胸中丘壑,再化为笔下山水。

他甚至认为,天天写,天天画,是一种堕落。因为,“当艺术家赖以生存的所谓风格一旦打磨成形,艺术创作退化为重复制作,艺术女神便永远离你而去”。他目前的状态是,每天读帖写字,有想法才画画。

黄宾虹有言:“六十岁之前画山水是先有丘壑再有笔墨,六十岁之后先有笔墨再有丘壑。”倪水通说,“我是六十岁以前习书法,六十岁之后学涂鸦,闲暇无事,想入非非,每当感觉接近我的心性那一刻,虽胸无成竹,但凭意气风骨,破笔秃峰,凌空入势,不沾滞于外物,不拘泥于定法,无所谓笔,无所谓墨,随姿生发,一气呵就,浑然与天地而一,罔计得失,心手双畅而已。”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