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读书著作不平凡

——略记王伯敏

姜东舒/文
2014年10月13日 11:28:1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我与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是老朋友,平时极少串门,有时通通电话,也只是问个安道个好,但由于彼此有40几年的交往,所以我深知他是位诚实正直、勤奋过人的学者。单就他的美术理论著作来说,在20世纪下半叶的50年间,先后出版的单行本书即多达40多种,如果把他所发表的论文包括在内,总计近千万字。而且这些著述都不是一般的泛泛之作,其中特别是他的代表作、所谓“三史”——即《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更是享盛誉于海内外。为此,沙孟海先生生前曾誉他为“三史罕人”,这个评价可说至为中肯。

尽管如此,王伯敏却从不以此自负,反而表现得十分谦虚,有次他对我说:“我人笨,只好学笨鸟先飞。”他在70岁后,更对我说:“我读书、工作都在学蚂蚁,因为据生物学家观察,蚂蚁虽小,但能拉走比它自身重100倍的东西。可见蚂蚁不仅有劳力,而且有智力。一个人,有蚂蚁的本领不难,但要有蚂蚁的精神却不容易。”他说的这番话,实则是他在工作实践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哲理。

王伯敏在日常生活方面甘于寂寞是有名的,但学术研究方面,却显得十分活跃。他曾写诗自喻道:“治史经年东西东,”多年来他确是“边读书,边走路”。

王伯敏的卓越学术成就,曾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注意。1963年冬天,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听了该部的一位司长向他汇报了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已经脱稿,将先后在北京、杭州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后来,周扬在一个会议上兴奋地说:“王伯敏是个人才,说明我们对中国美术研究已有新秀……要好好使用他,鼓励他,帮助他,出一个人才不容易。”然而十分遗憾,在周扬说话后不久,“文革”风暴席卷全国,王伯敏不但不被鼓励,反而为写书遭到沉重打击。直到1982年12月,风暴早已过去,王伯敏的这部巨著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在全国美术界、学术界曾引起巨大反响。紧接着,日本也出版了翻译本。当时文化部的常务副部长丁峤是我的老战友,他知道我与王伯敏是好朋友,就写信给我说:“《中国绘画史》在北京已难买到,你能不能代我向作者买,或者讨两本,以便请这里的专家写点评价文章。”果然,书寄出不到一个月,《中国文化报》就以显要版面刊出了一篇分量很重的评价文章。丁峤来信说:“我看清样时,对文字没有改动,只是擅自给作者加戴了一顶大帽子:‘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1984年6月,我应大众电视金鹰奖授奖大会的邀请,偕同老伴赶赴北京,丁峤得知,就在一个傍晚亲自驱车接我们到他家里共进晚餐。在酒席间,我们又谈起了王伯敏和他的著述,我建议:“文化部应当设个奖项,以便奖励全国有成就的文化人。”丁峤点点头说:“有这个打算,不过要一步步地来。”果然,就在新中国建立50周年大庆的前夕,文化部公布了我国“首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的得奖者名单,王伯敏自然是其中之一。此外,国务院也表彰他“为国家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而给予大奖。

基于上述,王伯敏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具有崇高威望,即使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盛誉。如日本美术评论家联盟会会长本间正义,就赞颂他的《中国绘画史》的问世,也是“给东洋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导”。至于王伯敏所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更是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此外,他的《山水画发展及流派研究》、《李白杜甫论画诗研究》、《古肖形印研究》等等,其立论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另外,王伯敏也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他画山水,善于用水,作品神韵显得儒雅飘逸,厚重清新。他工诗,出版有《柏闽诗集》。他的诗同样自具一格,已故词人夏承焘教授曾称颂他的诗是“稳健生趣,质而不俚。”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