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贺丹晨人物绘画中的人文情怀

2014年09月22日 10:18:5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经济时代在中国大地席卷而来,它以狂躁的激情穿透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以及乡村陌野;在流行文化的充斥和没有读者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到的是种种“异化了的人”用茫然无助的眼神凝视自己那已被剥离得满目疮痍的心情和衰竭的精神情怀;他们再也无法在灰暗的城市风景面前读到一片澄明的天地,自然生成的语言形态和内心婉约,再也无法拾起那片被城市和经济进程所遗弃的父辈生活过、并留下的趣味印记和梦想……在这个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业已“终结”的“狂躁时代”,我们的传统、集体、记忆、价值、语言和思考意识都被无情地碾碎在一个所谓的进程中。重建重构我们个人和集体意识经验,作出寓言式的描绘和分析,为“赎救”时的审判准备好今天的证词的途径,就是用人文的情怀唤起所丢失在当代历史进程中的记忆碎片而重新弥合,让我们重新开启已经锈迹斑斑的精神和人文之门,找回我们中国文化特有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是当下文人志士理应的担当,为这烦躁的世界调制一份美妙的心灵鸡汤。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以“人”为本,“人”以“文”为内质。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和心灵等诸关系的调节而生发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生存文化、意识文化、精神理想和向往等。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与尊严、生命存在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一种形而下的思考。张岱年先生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为中心……所谓以人为本位即是说以人为出发点,从人的问题出发,又以人的问题为归宿。”最能彰显和传递中国人文精神和情怀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儒家文化和思想,人文情怀在我们传统的儒学文化里主要表现为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

贺丹晨饱受传统哲学艺术熏染,他的人物绘画艺术似乎就是在寻着这么一条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脉络,怀揣着这种人文情怀,践行着他的艺术路径,表述着他的人文精神和理想,用其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哲学情结“深挖洞,广积粮”,把最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无休止的渗透染色涂墨。为此,我们在贺丹晨教授的人物画中读出的不仅仅是他艺术的深沉和张力,还是他的画能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沉淀过滤,体验其“画外之音”——人文的情怀。

“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是人文情怀的第一特征。传统儒家文化认为,人生存于万物之中,但又与万物不能平论,却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是万物之中的精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董仲舒说:“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贵于人。”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思想影响的画家贺丹晨教授,他的身体和灵魂里就被染上了这种浓郁的人文气质,他的作品潺潺流出的就是这种人文情怀——对人最高尊重,塑型着的是这种人文精神和理想。

我们在贺丹晨教授早期作品中就已经充分完整地看到他的人物画对人的地位和人的价值肯定。首先从其选择人物画作为他创作的主要方向就已经昭示贺丹晨教授对人的情感的深远,这就是他人文精神情怀的表露。我们看看他上世纪80年代中所创作的作品中,他的大部分作品画面都是以单纯而深刻的人物画面出现,在他的绘画世界里人成了他的全部,他的全部情感和全部价值意义都是在表达“人的概念”。在他笔触下的人物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同时又是深刻而丰满,人物形象所流露出的是他骨子里面对人的完整状态的全面解构、解读和再表达,进而完成他对人的“理想王国”构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他的笔力和情感就更多的是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成了他人物绘画中的两个基本主题,这两种状态又交织在他的整个画面中,这两种状态的糅合相粘把人的多面性有了完整的叙述,同时他在画面上把人物周遭的环境又做了一些交代,多了人物背后的物,然而这些被其交代的物也仅仅是画面人物的观影和背景,这让“人物”这个中心更有动态感和灵动性,更能充分传导画家的心灵之语,让观者在画面中更能清晰地从一种“生活状态”下读出画中人物的“生命状态”,画家的根本意图就是表达这种深刻而又能让人思想的满满情怀——人的“生命状态”。万千笔墨万千话语,画家心中装着的永远是人,牵挂着充满深情的还是那分画家心中对人的情怀,他绘画的价值就是在为人而歌,在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中塑型生命的意义。 (待续)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