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高鹏相识于美术报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两年的同窗学习得以相识相知,一起经历创作学院派书法作品的苦楚与欢娱,一起参加颐斋同门六人书法展, 一起相约西子之畔、天山之麓, 每每在一起畅谈书艺、畅谈颐师或泼墨挥毫,以至忘记时间与世间烦杂事物的存在,其乐融融,在交往中感知了张高鹏为人为艺的真诚、敏锐与谨严。
张高鹏在新疆武警部队服役20余年,部队严谨的规章,锻炼了他的体魄,教会了他忠诚、坚韧和忘我;新疆生活的艰苦与部队的磨砺,使其成熟果敢,平日为人低调、处世不惊,因了内心深处对书法艺术的挚爱,使他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都没有放弃心爱的书法艺术,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外,假日暇余他一心耕耘于书山墨海,常常通宵达旦, 书法艺术已成为张高鹏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诉说着他的信念和激情,传递着他的希翼与追求;历经十几年的“非墨磨墨,墨磨人”的坚守,终于慢慢营造出属于自己并充满个性的艺术境界。
进入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可以说是张高鹏艺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里他得以感受院校专业书法训练,书法技法和理论素养得到飞速提升,并在追随先生的过程中使他得以把握一种书法学科教育的思维方式,进而重新思考人生和思考当代书法艺术的命题。其间张高鹏的学院派书法作品《失物招领》、《中国梦》得到一致好评, 特别是《中国梦》以书法的形式反映当代现实,以当下人们最关心的医疗、环保、教育等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梦想的期待,作品形式新颖,构思巧妙,技法过硬,让人过目难忘。
张高鹏学书伊始便一直在魏晋书风中探求,面对纷杂的书坛,面对浩瀚的书法传统和古今卓然成群的书法先贤,张高鹏始终保持着极为清醒的头脑,不为时风所左右,坚持走寂寞之路,着意在气息、韵致上下功夫。多年来张高鹏对“二王”一脉的气息、精神有着深切的理解,对宋代的苏轼、米芾,直至明代诸家都有悉心的领会。在作品格调上,张高鹏直接取法古人,并借鉴时人,以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创作语言去表现自我,较好地把握了传统与时代、内蕴与形式之间的“度”。在学书道路上,张高鹏坚持将临帖、悟道和实践相结合,其作品以帖学见长,同时注重线条、墨色的变化和结字的腾挪转让,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的流露,自觉地把时代的客观影响融化积淀于心理结构中,近而强化自己的审美语言。
近年来,张高鹏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其行草书凝练含蓄,随机生发,既有碑的厚实与雄肆,又不乏晋唐以降文人书风的雅致与风流。张高鹏的行草书作不追求结字和用笔的“狂放”,而是自然地“书写”自我的心境,正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 书概》中说:“书尚清而厚,”对“清”、“厚”的追求便是对雅的追求。在书法艺术进入潮起云涌的今天, 张高鹏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慢慢地享受着书法艺术带给自己的愉悦与快乐,他认为,自己尚不过早形成风格,有些东西还需长期地锤炼,因为中国书法的精神乃至笔墨技巧最终要靠自身的长期感悟、理解、体验才能掌握和消化。这是张高鹏较至众多书家的明智之处,也是他艺术成功的必然。
安身于浩浩京都,每感于时风和人心之浮躁,并由此想到张高鹏如何在艰苦的天山之麓以其笃学慎思的定力,踏实工作,而其内心却独守一方精神的“静土”?古人云:“学书须胸中有道义,书乃可贵。”人为艺,首重器识,这就要求作为创作主体的书家必然澹泊名利,澡雪精神,保持人格的独立和艺术的自我抒怀,以此而言,在张高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观照张高鹏的书法艺术世界,其书艺的精进、人生的通透与其内在的心性淡泊均十分令人称道和赞许,多年的艺术修为中,张高鹏始终抱定一个宗旨:把书法艺术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无论是事业的苦难磨练,还是荣誉赞美,皆坦然处之。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坚信张高鹏定会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书法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