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书印蕴性灵 微刻展弘旌

2014年08月26日 11:07:2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我与志军同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几乎在一个时间段里从外阜部队调入驻佳某部,志军在司令部,我在政治部。我们相识全师举办一次书画展,我们俩的作品在那次展览中双双获奖。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这种友谊和书艺方面的交流从未中断过。

志军早年受家父影响,少年时就开始临写唐颜真卿《多宝塔》,有良好的家教和学书氛围,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志军1973年入伍时在辽宁丹东,那时当地的书法活动很活跃,中国书协首批会员李阳先生组织成立了丹东市书法学会,志军经常得其指导并与各位书家密切接触,80年代调回佳木斯深得崔学路等诸先生指教。志军悟性强、眼界高、出道早,二十多年前在全军乃至全国就有知名度,是沈阳军区少有的几位军旅书法篆刻家之一。1987年他的作品入选在河南开封举办的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后又在全军首届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当时令我大为艳羡。1989年志军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从那以后,他更加刻苦学习,钻研古代各时期的名帖名碑。志军的篆书尤为突出,几十年来,他遍临商周金文《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等,特别对先秦《石鼓文》情有独钟,从入门到创作从未放松过,奠定了他篆书和篆刻扎实的基本功。欣赏他的篆书,你会有一种古趣盎然,拙朴天成之美。我以为,志军的篆书古奥高妙,其一,取法高古集众之精华。不泥于商周时期的字形,不肖于石鼓文的圆迹,不限于清人的巧思安排;其二,用笔老辣生涩。他在用笔上一反古人中规中矩,走自己的路,运自己的笔,在线质上施以拧、绞、拖、挫、拨等笔法,使笔画付有生命力,更加丰富多彩;其三,结构开合适度。有的篆书大开大合,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这些独到的解体变形的功力,不是书法中人都可达到的。志军的行草书尤佳,开始他只是为了写好边款,但他深知边款是书法作品的重要部分,不可忽视。他先后在唐孙过庭草书、明张瑞图行草书、清王铎行草书以及近代于右任的行草书上下了很大功夫,行草书水平提升很快,注重用笔相当给力。他的行草书韵味十足,拙中籍巧,涩不滞碍,逐渐形成美拙相辅的书风。充分显示出他在用笔上的独到之处。他的行草书不拘泥于古人一碑一帖,,而每一笔都在古法当中。我认为,在用笔上他深得孙过庭的高妙灵动;在体式上深得张瑞图的奇思妙悟;在气韵上深得王铎的缠绵婉转;在格调上深得于右任的清绝简静。1984年他将自己的篆书寄给王镛先生求教,王镛先生复信点评其篆书后指出:“比起你的篆书来,我倒比较欣赏你的落款行书,原因是很自然,很随意”。志军的篆刻独具特点,80年代初,他坚持临摹秦汉印日课,继承传统,日渐积累,练就功底。从其篆刻作品中体现了融古创新的篆法、章法和刀法。志军的篆刻从未参加展览,80年代以来散见于书法专业及各类报刊杂志,或为礼品馈赠,或为挚友索藏。他的印谱中有书画名家的名章,有省(部)长、将军、驻华外交使节的名章,有影视明星的名章,还有普通友人的名章,这是志军以刀代笔,在方寸之间的朴实情怀

近年来,志军在微刻书法的研究与创作上卓有成就,不仅在国际展览中获奖,更为礼品馈赠或被收藏。他在直径一分钱硬币大小的石料上,微刻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古诗文等,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可谓窥其微、探其精,领略到微刻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微刻,看起来细小如纤尘,但细微处却蕴藏着绝妙和神奇,字虽微小但在放大镜下显示出刚强遒劲与恢弘博大。它不仅需要才气,灵气、更需要勇气,创作时要抛开杂念,敛神静气,思想必须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疏忽,稍有不慎,刀下就会乱了阵脚,以致前功尽弃。所以说,微刻是一门超体能、超智慧、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它只能凭感觉运刀,而眼睛只用于概略瞄准,这就是所谓的“神刻意雕”,因而,不能只在多“小”多“微”上评价它的价值,重要是通过微刻书法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这也是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所在。志军的微刻书法,体现了他三十余年临帖摹碑的书法功底,具有浓重的书法意韵,能将孙过庭《书谱》等书法风韵再现于精微世界,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志军为人正直,德艺双馨,恬适淡雅。在过去的岁月里,不知婉谢了多少应酬,远避尘嚣,一心向艺。他仰慕和尊敬德艺双馨,抱朴守真的书法名家和普通书友,极为反感那些借着书法的幌子沽名钓誉,投机专营,急功近利者。他谦虚好学,不断的拜访名师,80年代先后拜访沈鹏、李铎、林岫、张海、夏湘平、朱寿友等书法名家得其指点。

志军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走上领导岗位,不管工作多匆忙,从未放弃他心爱的书法篆刻艺术,只要有闲暇时间,他都抓紧学习。他经常到外地出差,每到一地,他总是先去拜访当地知名的书法家,与书家交朋友,并赢得朋友的赞誉和尊重。这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雅的艺术情操有着密切的关联。记得几年前,我同志军等几位同仁去俄罗斯,大家都去看俄罗斯少女艳舞表演,志军说什么也不去看,我也只好陪着他在房间里交谈。他正直而豁达,对朋友真挚热情,对艺术精益求精,这不正是当下书坛所提倡的一种德艺双馨的品质吗。

“一艺能成岂偶然,天分人力两相连,还须滋养源头水,寂寞楼居四十年”(画家余任天诗)。人生苦短,艺无止境。志军已经有三余十年的治学经历,现在他仍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我相信,吾友书艺定长青,我们期待着他的进步。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