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写心悟象 冷艳一品

2014年08月18日 10:58:1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李智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性格上是,艺术上也是。

作为花鸟画家,他笔下极少出现人们画烂了的牡丹、荷花、兰梅竹菊之类寻常花卉。丰富多彩的花花世界,对李智纲来说很难进入他的艺术视野,这样选择的余地便非常有限,偶一为之涉猎竹、兰、荷花等,寥寥几枝也总是别出心裁,恬淡清雅,与众不同,然这都不是他的心思,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于此,他希望在花鸟画领域另辟蹊径,于是,画家以独特的视觉,在生活中寻找不为常人关注的冷僻花卉植物。

1987年,李智纲远上云南的西双版纳采风,在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里,是鲜艳夺目、光彩照人的一品红,令他的视觉为之一振,激动不已,一见钟情。

一品红,又名猩红木、圣诞树、圣诞红,原产墨西哥,是欧美洲走俏的木本花卉和赠送礼品,引进我国才近百年。因此,一品红尚未引起文人赞颂、画家描绘,而她自身的魅力又远胜于牡丹的秀美,而具中国人欣赏落落大方,红红火火炽烈的中国红喜庆吉祥。这正是他苦苦寻找的“花中之王”,而又能创造出独具风采的“群芳之冠”。

一品红顶端的一簇红花,实际上是一片片叶子的异化,画一品红难在花头,看似巧妙的组合,其实它的花瓣一片片叶子各自独立,细看还有叶柄、叶脉,只不过变成鲜红颜色而已,画这样花叶一体的新型物种以前从来没有,因此既无章可循,又无法可依,智纲便自己揣摩,自己探索,逐渐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规律来。一品红顶端集中成伞状,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它的虚实浓淡,疏密变化便至关重要,处理不好便会画虎不成,散乱一团!李智纲反复砥砺,在失败中求发展,未必是废画三千,撕掉的不成之作也无计其数,终于将最初给人的耳目一新到今天的出神入化,一品红在他的手中进入了千百人的视觉世界与精神世界。这一画便将近30年,直至今日仍激情不减,让识者感动之余赞叹不已!

李智纲出身农家,自幼酷嗜绘画,1960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之后在南大领导关怀下有缘转入天津美院,才走上绘画之路。两年的文科学习使他在绘画之外,文化素养更胜一筹,多年来,他养成读书习文的习惯,国学水平不断拓宽,而且文笔流畅,文章经常见诸报刊,并有精美的散文集问世。深厚的文学功底,看似与绘画离得很远,其实历代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大学问家,没有文化滋养的艺术家,必定是浅薄的。当一个画家进入创作阶段,有着高端艺术追求时,潜移默化的学养水平才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他的文化素养正是他绘画成功的优势所在。他不愿走前人走过的路,不断地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艺术贵在发现,更难于创造。大千世界,发现属于自己绘画目标,在平庸中寻求属于自己的视角领域,化腐朽为神奇,发现就是艺术水平的体现,而创作出属于自我独特风格面貌的作品,更要经历艰苦磨练的过程。

李智纲以他的学养加之他的性格,在艺术创作上独辟蹊径,这种思想性格作为艺术家是一种美德,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李智纲不单单画出了神采飞扬、有李家风味的一品红,同时他画了大量的仙人掌科植物花卉,如仙人掌、仙人鞭、仙人球、虎刺梅等等,充满野性、怪异、粗犷、无序、其貌不扬更极少入画的热带沙漠植物,在他的锤炼锻造之下,变成英姿勃发、生机盎然、气宇轩昂、独树一帜的美丽图画,他把浑身带刺,疙里疙瘩,人避犹嫌不及的仙人类诸多“缺点”化作一种优势,运用他娴熟老到的笔墨,画出了雄浑伟岸、大气磅礴的李家气派!令人眼前一亮,堪称沙漠中的冷艳一品,从某种角度来说,仙人掌、虎刺梅系列的热带沙漠植物,在极其严酷恶劣的生存状态下,不屈不挠,生息繁衍,那种倔犟顽强,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气质,对生命的诠释,更符合李智纲不媚俗、不求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性格原本,更淋漓尽致、不遮不掩的显示了画家骨子里的抱负信念与人文精神!他赞赏热带沙漠植物与大自然抗争而顽强生存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精神气质,赞赏它,热爱它,才有用艺术手段为之美化的动力,他倾注全身心的心血,为伊讴歌,终于创造出独具特色,属于自己的花鸟画新作。

李智纲有一手精美的书法,此来源于年轻时代临碑习帖的积累,可谓功力深厚,他画中一品红的枝干,仙人掌类的主体,大多是运用书法的内涵写出来的,故给人以坚实敦厚、力透纸背之感!由此想到不少画家忽略书法而只会画画,其结果是作品除了水汪汪的一片,更无其他,一个写不好字的人,想画出传世佳作,无疑于“天方夜谭”。

我与李智纲交往30年,他也是我所筹划新华社海南95笔会的重要嘉宾,他是与白庚延、王西京、邓福星、郭子绪、郭怡孮、陈冬至、张仁芝、苗重安等人共同创造跨世纪星汉灿烂的主力画家。数十年来,他勤于笔耕,心无旁骛,轻名利、重情义,埋头默默,一心向画,我坚信,10年不鸣的李智纲,借国家画院一方宝地,举办这次有声有色的个人画展,一定会一鸣惊人,扶摇九重,名满天下!

文/阎正
2014年7月23日于北京平西王府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