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一曲舒缓清泠的琴音

——读萧红亮的山水画

2014年08月11日 10:17:1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萧红亮的山水画,是我喜欢的,看到了,就觉得好。

恐怕这已是一个常识:看画,并不只是看画家画了什么,画得像不像,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在笔墨中寄寓自己的艺术理想。同样是雪里芭蕉,从王维到齐白石,都画过,每个人都用笔墨在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怀。题材不过是个载体,不同的笔墨,自会有不同的芭蕉。红亮的山水画,乍一看,似乎随随便便,信手拈来,饥来则食,渴来则饮,近乎游戏,但只要慢慢读去,便会觉得他有自己的想法,大可寻味。在看腻了当下形形色色的山水画之后,忽然有了红亮这样一种平平淡淡、无任何技巧炫耀、与千人一面的仿制迥然不同的作品跃入眼底,于我当然是一件十分快意的事。

人说看山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以我看红亮的画,初时觉得好,静穆。再看,似乎没有什么,散淡。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感觉还真是有味。它们或空灵淡雅,或孤峭荒寒,皆有一种寻常、简素、萧疏而蕴藉的美。可以说,他对山水的描画,是在借眼中所见,画心中所见,所谓“有中生无”,也就于不奇中见奇,在随意中见讲究,不仅概括,而且轻松,并有着一份雅致的气息和趣味,让人于流水般的诗的韵味触到柔软之处,通身清凉,恍惚间有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从他那随性而又不失严谨的笔墨看,可以想见他在挥毫之际,心是沉浸在画里的,企望以浓厚的文人气质、澄明的心画之境、日臻青紫的笔墨技法,为中国文人画的当代形态作出自己的诠释。因之我说,他的山水画充盈着天籁之声,是一曲舒缓清泠的琴音。而这种不肆意夸张,不大而虚妄,沉而静,静而正,能见得到心性的画,较之现今一些以“当随时代”为名,坐实求似,或糊涂乱抹,在热闹中露出一团慌惶和颓势的“瞎胡来”,实在是要高明且耐看得多。

红亮有着很好的修养,仿佛他的性灵天生就和古人息息相通。他并不是不热爱他的日常生活,但于现世的浮躁中,他更偏于尽享古雅的快乐。他崇尚笔墨大道致简,热衷表现诗的意境和悠远的遐思,明显流露出他对中国传统艺术、对古人和古风的眷恋。他笔下的线条高古,笔墨唯美,时时呈现出水落石出、空山木静的平和气息。换言之,他是在用传统的笔法表达着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对中国绘画传统的忠诚,对自己内心那片干净、透亮的尽力守护。审美对象有“惊四筵”和“适独坐”的区别,我想只有“适独坐”的对象才能长时间地面对。红亮的作品,从容,冲淡,应该是“适独坐”的。热爱,注情,心沉定了,物象才能化成心象。用山水营造一个虚静澄明的世界,这大概正是红亮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艺术创作,贵在自觉。红亮的山水画,笔墨翻旧如新,出新如旧,既是传统的,又是自己的,我真是由衷地为他高兴。放眼今日,譬如大河如长江者,均被污染殆尽,反倒是山间小溪,清流激湍,时现浪花。艺术界何尝不是这样呢?红亮是个有态度的人,对绘画一向虔诚、敬畏;他的物欲比他的作品更节制,他把每一层都做得扎实,并不曾扭曲自己,自然属于那种不准备通过绘画去获取名声等等的人物。大概因为他看清了很多东西,看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兀自窝在小楼一角,与书为友,援翰濡墨,满纸云烟,自适,自乐,极尽能事,全力供奉,却也轻松。在这方面,他就像兰草,画画只是他对生命的一种颐养,是他为自己生命浇水的一种方式。这其实就是养气,以画养生命之正气。如此,他在艺术上必能越发清净而明澈。
艺术从来由时间说了算。愿红亮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刘剑桦
2012年立秋后二日写讫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语出《庄子·人世间》,意指观察万有,悉皆空寂,故能虚其心室,乃照真源,而智慧明白,遂用而生。常用来形容一种澄澈明朗的境界。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