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著名画家索铁生的绘画艺术

2014年07月24日 09:41:38  来源:新浪收藏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绘画史上,20世纪是波动最大、变化最多的一个时期。历史的周折,对于画家是厄运,更是机遇。这样的时代变革创新的绘画艺术铺垫了发展的道路。索铁生的绘画艺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索铁生先生的故乡在洛阳,这是一方辽阔的厚土。铁生从小受到大河绿浪的洗浴,受到河洛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深厚的文化风习,很自然地溶入他的精神气韵和笔墨之中。故而,其书法、其绘画、其诗词都沉淡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凝聚着他的高标,体现着他的情趣追求,反映着他的人格才华。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铁生逐渐扬弃了传统的水墨画固定程式,让心灵走进大地,努力寻找走在大地上的感觉,并为其日后绘画创作找到了丰厚的资源。久而久之,铁生的绘画作品成为走过大山大水的“水到渠成”,成为一种高气沉稳,恢弘朴重,深遒雄旷的中国气象。从此,索铁生的绘画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他的画作曾在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参展,并获奖。在港澳及欧美等国家举办画展,在《人民日报》、《华侨日报》、《美术》等国家极报刊发表;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及部分省、市美术馆、档案馆收藏;作品入编在百余部画集、典籍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美协副主席、河南省花鸟艺委会委员、洛阳市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洛阳金谷印社社长、洛阳画院副院长。

解析索铁生的独特画风,有这样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中西融汇、光色互动。铁生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接触西方画艺,尤其喜欢绘画作品的光色互动。他的《一鱼池塘水面平》这幅画作中,让水波、雨点在画面上交融,是绘画显得千秀娇媚、美丽动人。若无光色互动,何显得池塘水面之平。我还看过他的不少花鸟作品,从子母鸡的互动图中,看到了慈祥;从水禽的伫立中,看到了田野的安宁;从果蔬花卉中问到了郊野空气的清新,泥土的芳香等等,都是光色互动的结果。二是水彩淋漓、酣畅抒情。铁生在做画中经常处于无拘无束状态,他把放飞的心情浑溢在激情满怀之中。他常以大地的腴润丰厚,鲜花的灵秀无尽、飞鸟的生命勃发来表现时空的博大和气息的凝重,努力使成片的之花显示出空濛悠澹的诗意画意。这正是作者心灵家园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不经意的情感流露。也可以说,作者是以文人画去传达陶渊明的清雅,李白的高洁,杜甫的真诚,同时,也是书写自己画于乐以美为娱的潇洒情趣。三是线条灵动、神韵静卧。作者的《老井》、《老屋》、《老墙》等几幅名作,虽都是日常生活之中常见的平凡之极的俗物,但却是他发现美的大好素材。这说明其精神指向于朴实的,简洁的生活,在于追求平凡而宁静的生活,在于寻觅大自然的天然之美、和谐之趣,在于平凡中见奇,以此留下艺术含量高、生命力强的过人之作,让人们从都市的喧哗混杂中吸收到阵阵田原的野风清气,耳目为之一振,思绪得以升华,这不正是“以空灵奇幻之笔,运沉广博超逸之才”吗。四是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谱。铁生为人正直,画风正派。他平日博览群书,常以工夫在画外为自励,他初以古为师、后以造物为师,从古人入,从造物出,其画作从不张扬,从不做作,在心平气和中透出力度,在内容品调上和谐统一。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古人合离会而通之,才能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谱。他的画,不论牡丹,还是花鸟,处处反映着他的恬活与平静之心境,彰显出他丰富的学养与功底。

纵观铁生画作,我发现他还有一种浓烈的诗画情趣。这是他知识积淀和心理素质相融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文人情趣。唐宋以来,文人兼诗、书、画者不绝如缕,但在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中写诗、擅画者为数不多。近日拜读铁生新作,进一步深化了我的认识。在洛阳,知道铁生是著名画家的人,不一定知道他还爱诗。我看到近年来,他在绘画之余,不断为自画题诗。据了解,去年以来,他已在《河洛诗词》杂志上发表牡丹、花鸟画题诗60余首,做到了“诗画同律、互为增辉”。他画的墨竹,或遒劲或豪放,或纤美,或仓拙,好像看到了竹枝的飞舞,听到了叶子的沙沙作响。大有“一笔一墨皆诗意,一枝一叶总关情”之感。身在洛阳牡丹故乡的铁生,不仅爱牡丹,而且爱画牡丹、咏牡丹。从他充满张力的构图、令人感到炽热如炬之花,仓朴凝重之叶以及虹曲奔突之枝干,俨然是河洛文化滋润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写照,也是唱给河洛儿女的劲歌。他在一幅《赞洛阳牡丹仙子》的画作上吟:“洛阳牡丹春日娇,游客相约洛阳桥。北国赛过江南秀,国色天香竟妖娆”。在另一幅牡丹画上题诗:“牡丹岁岁弄春潮,丽质怡人河洛桥。嫩蕊香飘呈俊逸,酡颜丰润媲仙娇”。从中不能看出“画是诗的阐述,诗是画的升华”,更可悟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对生活的感慨、情感的寄托,是画家一生永不完止的追求。肯望铁生先生把画家的情感灵融注入到自己的画作中,在绘画创作中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