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的隶书视角
当代隶书的创作群体,在行草书之后还是有一大批的作者。然而我对当代隶书的创作有着一种失落的感觉。也许隶书的创作本身就不像行草书那样有更多的表达方式,以及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但更为主要的是当代隶书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过一同质化,使得隶书的创作失去了一种应有的深度。只有少数隶书作者保持着自己的思考与独特的审美,为我们这个当下的隶书探索带来一些生机。说实话,不是程伟的隶书创作有多大的成就让我关注上了他,而是他对隶书观察的一种方法引起了我兴趣。
书法很注重经典传承的属性:书写所涉及到点画形质、结构字法、布白章法,往细方面将涉及到不同的用笔方式,不同的书写空间的展开。如果没有一个有效探索视角,很难在隶书创作上有所突破。其实,当代隶书创作的同质化,反映了众多的隶书作者还是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立足点。程伟却很轻松地为自己找到了思考隶书有效的视角,并表达出他独特的审美与书写的感受。对于一位并非专业从事书法创作的书法家来讲,让我感到吃惊。
他有效的隶书视角是什么?
程伟把目光对准了传统隶书的“线条”,试图将传统隶书中对“线”的关注与提炼,化为自我的书写表达的核心元素,这可显现出程伟是个有思想的书法家。当然有价值的隶书视角必须是由有思想的人发现,尽管有价值隶书视角有很多,但是在当代就是缺少发现的眼光。他对隶书笔画的关注,很有可能是他对隶书的审美有别于常人的眼光。从他的隶书作品中可以看到,由“线”的强化带来特有秀而带朴的艺术特质。
书法创作里,线条被书法家们视为至为重要的书写元素,在程伟这里也不例外,甚至视为他隶书创作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他用这种“线”的目光在众多传统隶书文本里,挑选出《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好大王碑》3种经典范本。事实证明这些经典对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通褒斜道刻石》碑又称《大开通》。此碑的隶书在线条用意上明显与众不同,用笔以圆笔为主,参以篆意,呈外紧内松,气势饱满。《石门颂》书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东北褒斜谷之石门崖壁上。在用笔上与《大开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起笔处以逆锋包裹毫端,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好大王碑》是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的记功碑。《好大王碑》笔势虽无顿挫、无波磔,却也能收放自如,笔随意行,线条还是像上述两碑一样力求浑圆涩劲,蕴藉含蓄。以上三碑在用笔上都有一个特色,线条的书写方式很像写篆书的方式。波磔不显,也无典型的“蚕头燕尾”。
能在众多的隶书经典中,寻找相类的隶书线条的表达,做为基点展开隶书的思考,构成了程伟隶书创作显现出来的最具特色的一种质地。将隶书的线条作为隶书创作的中心视点。所以,相对于隶书结构空间上的变化,他在隶书线条变化上有较为敏锐的感觉。但是在深入隶书线条考察上,还需要更细心体悟。隶书的线条变化无法用数据来恰当地表达,但隶书线条的细微变化却可以在有心的作者作品里透射出丰富内涵。只有被深入体悟过的线条,才能在自己的笔下生发出生命的体悟。如果程伟的隶书还要在向深处推进,在这种有效的视角下,应该表达出作者与经典之间充满感染力和激情的关系。
在我见到的隶书作品中,大多就是将篆书的用笔方式融入到隶书的创作中,把持着这种别具一格的隶书线条。《北朝民歌》、《毛泽东词条幅》、《阮籍诗条幅》,都是这一创作思路。当然在隶书的创作中还有很多的其他尝试,但不是他稳定的创作方向。
他对隶书经典肯定有过广泛的临读,主要的隶书经典的审美范式都在他笔下有过一一的体验,然而他的审美与众多隶书作者有着很大的差别,隶书特有的一种厚重、端庄、静穆没有成为他隶书表达的核心理想。也许他是有意拉开当下隶书比较单一的审美模式,但我认为在众多的隶书经典中有另一种美更吸引了他。他不仅感受出另一种隶书类型的审美体验,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类隶书所蕴涵的美学意味以及书写的表达。
他的隶书作品,有一种“秀”中带“朴”的特质。其实早在林散之的隶书创作里,也有这种隶书的审美表达。林散之隶书的“秀美”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他把隶书的字型由偏拉长,并且在《曹全碑》、《礼器碑》细线条的基础了,夸张了“蚕头燕尾”的波磔,显得秀而美,有如一风情万种的少妇。程伟的隶书也同样拉长隶书的结字造型,但不同的是最大程度减化笔画的波磔,横平竖直,缓缓的弯。因为没有过多笔画波磔上的装饰,秀长的身姿带有朴实的精神。
程伟已经在隶书探索中有了不少难能可贵的品质,比如独特的隶书审美,比如线条视角下的隶书创作。然而在察看他的作品中,有两种担忧。其一,他在很有价值隶书视角里,没有在这个基点上作更为深入、更为学术意义上的探索,仅仅抽取传统线条的一种特性,简单地演绎着隶书书写,隶书的线条与结构的关系、线条与意象的关系都还缺少系统的整合,从而削平了他应有的高度。其二,独特的审美之下,还是被太多“流行的”、“大众的”隶书创作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所以可贵的隶书创作品质很快地被淹没在一般的隶书潮流里。
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难题:过去的经典、个人的审美、时风的潮流,怎样有机生长在一起。把自己放在中间,向后是传统,向前是当下,这也是每一位书法家通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书法家与传统之间,审美与文化理想之间,对这种思考,程伟要渐渐意识到作为书法家真正深入经典后,自我属性将要发生的深刻改写。用书法的情怀,会发现书法表达的联系需要唤醒另一面的自我。书法可以没有专业化、学院化,但必须有一种真挚的书法情怀,可以断言,一个有高度的书法家必定有一种高度的书法情怀。
文/董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