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随人意 彩如人生
刚上大学就是跟着殷宝康老师学习,到韶山画风景,在教室上静物课。跟殷老师学画,很注意看老师怎么作画。和一般水彩画家不同,殷老师是干画法用得较多,注意观察,下笔严谨。初学画喜欢那些画得“帅”的,看殷老师的画觉得不过瘾,很想画得帅一些。观察方法不对,帅也帅不起来,用殷老师的话说是“一些淡水水抹过来抹过去”,这时才知道学习要老实一些。后来看了殷老师的早期作品,就是他在西北时期画的水彩,才真正感受了他的“老实”。西北的风景在他的笔下显得那么坚忍、干涩,但又显露出顽强的生命力。自然、技巧和个人的生存体验结合在他的画面上,似乎超越了水彩的画法,而是生命的颂歌。很多年后,看到英国的水彩画,都没有像看殷老师的画这么激动。
殷老师的水彩画艺术实践,不仅是体现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主体精神的问题。这促使殷宝康在艺术表现过程中思考如何把外在的形式有机地转换为表达内在感情与精神载体,并凸显出独特的个人面貌。这正如黑格尔所言:“艺术只所以抓住这个形式,既不是由于它碰巧在那里,也不是由于除它以外,就没有别的形式可用,而是由于具体的内容本身就包含有外在的、实在的也就是感性的表现形式作为它的一个因素。”因此,只有因情感而选择形式才能最大地体现形式的表现力。
为了使水彩更能表现情感和彰显主体精神,殷老师在表现中更加注重感情的自然流露,他行走在世界各地,在写生的同时也在写下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使感情因素更加明晰。他在画面表现中,在控制好水分和保持水彩意味的同时,追求色彩的厚重与沉着,加强构图中的节奏感和构成分割。人生的经历与由然而生的情感是殷宝康画面的灵魂,是整合画面因素的主帅。以感情的激发来进行艺术创作尽管受到许多限制,它对景物的选择,对时间、情绪都有所要求,但是一旦积攒的感情被某种物像所触动而成为作画的冲动,艺术家就会喷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毫无疑问这就会成为画家艺术创作的真正状态。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曾说:“当然毫无疑问,伟大的抒情诗人都具有最深厚的情感,而且一个不具有强烈感情的艺术家除了浅薄和轻浮的艺术以外就不可能创造出什么东西来。”
在几十年的水彩人生中,殷老师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使水彩画的表现能够体现出中国特色的风格特点。由此,他在水彩画实践中尝试把中国艺术的审美趣味融入水彩画表现中,使水彩画更能体现出中国的艺术精神。看他的水彩作品与写生随记,可以感受到他已在水彩画的实践中渐渐体会到:水彩画作为一种舶来品,只有把它变成表达中国人民感情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才能使这一艺术形式真正体现出中国风采。因此,他在水彩画语言中加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趣味,追求平实、古朴、稚拙的风格面貌,剔除取巧和华丽的表面效果。他在艺术表现中追求感情的质朴,视觉效果的平实,避免矫揉造作的痕迹,使画面所表达的审美感受和主体精神自然而然地从视觉语言的深处吐露出来,真正体现为一种平实吐真情、避巧见思想的大美的审美理想。同时他更加注重整体感,以一种“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高境界来统筹画面,使画面的色彩越加简约,形体更加浑然,画面体现出耐人寻味的意味。
殷老师在画面中除保持水彩画语言的中国审美趣味外,更加注重水彩画独到的韵味,保持水彩画的洗练、轻松的特性,把绘画语言的中国化追求同水彩画独特的韵味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的水彩画创作逐入佳境而愈臻完美,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各种大型展览,受到了国内专家和学者的肯定。殷老师在水彩画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艰难的探索取得的。当然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下工夫就能取得成功的,它还需要一种超人的感悟力和敏感,殷老师不乏艺术的感悟力和敏感。他依靠这种感悟力和敏感去把握视觉语言的真谛,体会水彩画的意蕴,把中西传统艺术的精神很好地融会贯通,并幻化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在水彩画表现中以饱满的感情投入创作,使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他在水彩画创作中避免取巧和油滑的表面效果,追求平实、稚朴的返璞归真境界,使他的水彩画作品更加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生的主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