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探行荒野辟新路

2014年06月03日 10:49:5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出于研究、评论或欣赏的需要,人们对艺术加以分类,比如绘画的油画、国画、水彩、水粉,书法的隶书、篆书、楷书、草书、行书,篆刻的白文与朱文、肖形与文字,这些也反过来成为许多创作者共同遵守的规范。翻看夏宇(字天易)的书画印作品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恣肆奔放的豪气,猛然抓住观者的眼球,诱发离奇诡谲的欣赏体验。静而思之,这缘于天易冲破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开辟道路,从而为作品带来前人未发的新面目。

不为现成的规则束缚,借刀笔表达内心飞扬的真感情,这是天易的创作信条。他的彩墨书法似画非画、似书非书,处于彩墨画与书法的中间地带。书法线条的质感、色彩与笔画的块面结构凸显出来,文字的可读性仍得到保留。在色彩的运用上,天易不是任由思绪涌动随意涂抹,而是根据文句特点和结构走势,精心渲染。如“心和气平”以绿黄两种颜色为主,宛如漫行在大森林,心舒意畅。“观自在”布置大块的黄色,让人联想到佛教寺庙的庄严沉静。文意之美、线条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彰显着传统笔墨的风姿,又透出浓郁的现代气息。

天易的彩墨书法以四字句为主,偶见一至三字句,这与篆刻文句的选择和章法布局皆有相通之处。一方面句意容易把握,另一方面为文字的空间构成变换提供了无限可能。四字通常不是均匀陈列,而是进行总体的夸张变形和局部的伸缩、腾挪、穿插;色彩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制造出对比、过渡和呼应。天易的彩墨书法不仅有令人一见心颤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耐品味、有看头,根本的原因在于貌似热闹的线条与色彩之外,包含着一分细腻微妙的匠心。

书法有边界,不过这个边界不是根本的、绝对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天易敢于挑战那些通常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艺术门类的交接处寻找新的生长点。除了字数较少的彩墨书法,他还尝试过淡色打底突出书法本身的作品,也有不用彩色的传统书法。至于类别命名,对天易来说是不重要的,他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表现力,能不能用新颖的形式打动人,可否借助传统的笔墨传递现代的意蕴。他会让篆书和行草在同一件作品里交叉出现,五体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可看作对联,用一方“皓月禅心”印作为过渡;也可以看作一件印屏,标题在两边,中间突出篆刻。两可而两不可,天易的书法由是散发着绵长的韵味。

在网络世界,天易的头像是一字篆刻“佛”,体现了他对这件作品的偏爱。初看是白文,再看是朱文,细细琢磨原来是笔画中心镂空,非朱非白。天易的印有写意之风,大开大合,浑蒙奇恣,如莽原上的奔马,张狂而刚烈。他不安于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印的既有传统,出而化之,在古典风格之外探求某种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不一样”的特质体现为他主动远离已广为接受的程式风格,在篆刻的边缘地带拓土开路。“问道书艺”、“八荒通神”二印看似白文而实为朱文,“龙”、“平常心”二印看似肖形印而实为文字印,“观自在”印在古拙中拖上一笔九叠文,“是故空中无色”印整体工稳而细部带着一分小鸟虫的灵趣……天易的印乍读起来生涩艰难,可是读通之后耐得回味,带给观者更加丰富的鉴赏收获。

艺术的创新并非离经叛道信马由缰,如果缺少了对于传统的敬畏,拿出来的作品很可能只是痴人的梦呓。夏宇6岁拜师学艺,年少时跟随杨永健、王庆祥、徐伯清等学习书法,假期里日练小楷3000字,下过一番苦功夫。12岁师从叶隐谷学习篆刻,颇有邓散木印风。他1988年入选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仅仅21岁;1990年在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获优秀篆刻奖,与李刚田、马士达、徐正廉等同为10名获奖者。天易出道早,学有渊源,底子厚实,很早就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

正是在窥见了书法篆刻的堂奥后,天易变得不安分起来,他不想简单地重复前人,下定决心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拓荒者往往是艰苦的,他不仅要面对遍地荆棘蛇蝎,还可能无功而返,乃至遭人非议和耻笑。天易在书画印的天地里执着求索,为打通艺术边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问道书艺——夏宇彩墨书法篆刻》一书是2012年同名展览的作品集,次年他还与耿忠平、卢俊、管继平合办了“安顺一心书画展”。天易的彩墨书法被法国路桐酒堡制成酒标,成为东方彩墨艺术的代言者。

上天总是会眷顾那些不墨守成规、敢于闯荡的人。夏宇抗拒时俗裹挟,不为名利诱惑,经历过探行荒野的辛劳和落寞;当后来者在他开辟的艺术天地领略新风景,享受恩惠,他也受得起人们的敬仰和礼赞。

文/董少校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