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一位在“把根留住”与“喝奶变牛”间思考的画家

2014年04月02日 15:07:1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画家方晓望艺术专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世界艺术流派、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也是中国画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国画在漫长渐变之后,产生了猛烈的突变。“中国画何去何从”,是兀然悬在艺术家头顶上如闪电惊雷一样震人心魄的问题。方晓望早年从事油画创作,而后转画中国画。用他近30年的探索,把他的中国画作品形式给出了具象的回答,那就是力保中国画民族文化之魂,吸纳西方化艺术理念之神,对中国画进行一番新的整合。
 

人类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像相互嵌合的齿轮环环相扣,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历史进程。艺术,作为对美追求的现实表达,一方面折射着现实,另一方面探寻着未来。一个民族艺术的荣萎,与这个民族的兴衰存在着平行相关,因为艺术,是人类探寻理想世界的“触须”,然而人类的理想世界却是一个随着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而迅速扩张的空间,也就是说,人类精神生活的“触须”,永远伸向比现实生活更深更远处。正是因为人类有了这种精神探索的引领,才一步步朝理想世界迈进。

中国的国画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一大传统枝干,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中,不仅与中国文化之根紧密相连,吸收了来自中国哲学根脉的营养,也通过特殊的“光合作用”,为“根脉”的生存提供了精神灵性。中国的国画艺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具有一以贯之的不变文化根性,自其变者而观之,则驰骛沿革,应时而变。随着中国社会由“政治控制”向“利益引诱”的转化,主导艺术的意识形态,逐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于是在这一背景上,与现代、后现代相呼应的情绪,形成了一种时代精神。正是这种时代精神,像月球引发潮汐一样,推动着艺术家各不相同的情感取向的扩张。

徐悲鸿、蒋兆和、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等当代大师,顺天应时,成了中国画坛的“普罗米修斯”,曾开一代新风。可是艺术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一样,永远处于“与时俱进”的动态变化中,面对日益强盛的“西风”,恋旧者以退为进,强调回归传统;猎奇者割断根脉,竟然唯洋是崇。于是,中国画坛上一端是“九斤老太”,而另一端则是“假洋鬼子”。前者固守老一套笔墨技巧,后者则用中国的笔墨去生硬贴合西方的绘画,迎合着西方的泼皮现实主义、后波普艺术、装置艺术、实验艺术,中国画也产生了现代水墨、抽象水墨、实验水墨等一系列变种,一时间可谓甚嚣尘上。这正应了鲁迅笔下那种“喝了牛奶就要变成牛”的担心。

中国画有没有一条既继承中国画优秀基因又吸纳西方艺术精华的“内外兼修”之路?方晓望先生对中国画的探索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用他的作品诠释了,如何在全面吸收西方绘画技艺的同时,去完整传承了中国画所植根的中国文化精神。他把中国画进行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树时代之高标,开艺术之新境。然而,任何高新之物都是其来有自的,艺术要传承的不在于其技法的“皮毛”,而在于其“精神理念”。中国画的千古不易的“精神理念”是什么?在方晓望的国画作品中透出儒家的雅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静气、这三气合一,是过去千百年来,中国画所恪守的人文精神内核,也应该是今后中国画应该保持“一以贯之”文化基因。

方晓望在山水、花鸟、人物画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统而言之,他的画又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践了李可染“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决心打出来”的主张。

站在这个新的高度上,方晓望不仅对唐宋元明清古人的精华进行梳理,而且要对已经在中西融合方面做出卓然成就的前述大师们进行分析,更要对西方绘画的优秀理论和技艺进行吸收,在全面继承这些艺术精华之后,方晓望用自己的艺术才情,将其融铸成极具个人而貌的中国画作品。就他的山水画而言,他不仅吸收了黄宾虹的苍森,也吸收了李可染的浑穆,还吸收了贾又福、朱新建、刘国松的时风,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进行观念与技术的整合。这比主张“抽象构成”的画家们更靠向传统而不是西方。在我看来,只有这种取向才兼具有艺术发展战略与文化发展战略的独到眼光,因为“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中国画艺术家向西方“目送秋波”、甚至“投怀送抱”,只能把自己变成“假洋鬼子”,因此作贱了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

方晓望的花鸟画和人物画,同样迥出风尘,独具个性。在融进了光感与色彩互补的技艺之外,极大地发挥了中国画笔墨晕染的优势,甚至一直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坚守的“大道必简”的法则。用尽可能少的技术语言去表达“弦外之音”。因此,看了他的画,好像服了一剂净化心灵的良药,无声地向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发出指责。

方晓望,他现在跻身京华艺术家群体中。我作为在大学从事艺术欣赏教育、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教育的学人,不仅欣赏方晓望的画风,尤其欣赏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我感到它的名字“晓望”更像他在当今中国画艺术界的价值一样,是晨晓之时的向远了望。在了望中,企盼的是民族艺术的振兴,希望的是让中国画走向世界。

(文/王有权)

(大连海事大学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教授)

 2013年6月25日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