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胸有万壑总关情——读唐凤鸣的中国画作

2013年12月02日 11:48:4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大自然总将一些特殊的禀赋通过某种形式在特殊的人身上表现出来,仿佛看到那种才气在燃烧般地放着光泽。我在湖南省湘南学院唐凤鸣先生的画室,看到他的中国画,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心动。他的中国画作品给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被湘南山水吞噬般的大气淋漓,是一种置身其间水墨氤氲风起云涌的震撼美感,是一种忘我所在情之所钟的涅盘心境。造境与写境浑然其中,自然与心境互通其间,万壑铺间,云绕水萦,树郁涧深,风生水起,妙趣天成,这是唐凤鸣的中国画作让我惊叹不已的由缘。

画家的视野能够触及的范围就是世界,但他们的视野却包涵着看和思。身临其境是他们与自然直接沟通的方式。唐凤鸣无不重视“直面自然”的创作方法。早年他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工笔、写意技法娴熟,作品寓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大多取材于湘南山区的瑶山风土人情。他钟情于社会的普通劳动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赶场送亲,月下谈情……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与他知青插队在瑶寨山乡的坎坷经历和生活积累分不开。《山那边》、《潺潺流水》、《霜降》、《赶早》等作品,就是他对这一段生活阅历完成了自己对艺术的终极思考。当然,这些作品既不是视角片段的客观描述,也不是无视物象的主观表现,而是“眼、手、心”三位一体的综合,是物我两忘的体悟方式。他力图把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与其接触的人物,以不同视角得到的图像或人物通过想象和经验归纳在一个画面之中。在这里,物象、人物本质的呈现与画家想象及创造融为一体,实现画面形象结构的完满。

纵观画坛,一个有成就的画家,他们的创作之中无不饱含着浑厚的人文关怀。当下,绘画越来越演化成为一种观念的符号,并显示为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象征。唐凤鸣苦苦探求在绘画的本体性中寻找一种与自己生命牵挂着的属于自己、体现个性的作品,执着地走自己的路。唐凤鸣上世纪90年代末转入山水画创作领域,他早年在湖南师范学院、广州美院学习时,师从岭南派着名山水画家曾晓浒、梁世雄、陈金章教授,大量临摹了岭南派大师黎雄才的作品,对大师的作品朝夕揣摩、时时领悟。岭南派的文脉传统,主要是以善于用色为主,艳而不俗,华而不炫,满眼清丽,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审美感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使唐凤鸣的画具有了可观、可赏、可居、可游的审美特征,形成了一幅又一幅视觉的诗章。看唐凤鸣的山水画,我感到格外亲切。用西方现代绘画方式,表现原始和古老的文化情趣,是一部分画家的尝试。更多的画家仍从现代生活和个人内心方面获得创作母题。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痕迹并不明显,但与过去的那种通俗的写实绘画也显然不同,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蕴藉的表现和朦胧的情调。这种含蓄、间接、多义的表达方式在唐凤鸣的中国画作品中多有呈现。他始终把胸中的山水怀想和眼中看到的山水结合起来,营造的湘南山水题材是真的,但主题更高;具体的丘壑是实在的,但营造的意境是理想的。这意境是在大自然的造化方面,心源方面找到自己的连接点,是自己非常真切的感受,活生生的原汁原味的感受。这感受他不是直观地只注意视觉的感受,他有心源的修养。心源本身作为源头活水,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读书和作画积淀的修养,来塑造自己的品格和境界。

在唐凤鸣表现的湘南山水画中,你能体会到他热爱故土情感的思绪,感受到他脉搏跳动的激情,在层层晕染、迷雾漫漫、空间渐渐推出的演绎中领略作品的诗情画意之美。那是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和谐统一,是飘逸秀美和虚淡恬静的艺术境界。这境界中蕴含了“禅”意。为表现这境界中的“禅”意,他在传统基础上求变,摸索创新,充分发挥水墨酣畅的效果,层层渲染,使画面充盈着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他的山水画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层层递进,着意刻画中心部分。宗白华在《美学漫步》里讲中国画是“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中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之灵气往来,生活流动之处”。唐凤鸣的绘画艺术实践,印证了他对这段话的感悟至深。

唐凤鸣从教30多年,如今是桃李满天下,其得意弟子也不乏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着名教授尹少淳等美术大家。他虽然年过半百,但是其艺术仿佛还在青春少年,那种新颖的笔墨语境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形式结构往往令他的学生倾羡不已甚至有几分嫉忌。我们深信,凭他还有的底气、壮气、豪气,其艺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文/李熙斌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