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秀雅 灵动飘逸
——邵晓峰泼彩山水的品格与意义
邵晓峰泼彩山水呈现出一种清淡秀雅、灵动飘逸的美学品格。具体可从三方面阐释。
其一,化浓为淡,水色墨三者交融互动。前人泼彩,多取法自“大青绿山水”,以色彩浓艳璀璨为主,张大千、刘海粟莫不如此。实由豪放个性及情感喷涌自然形成。而晓峰身处新世纪,于尘世烦躁生态破坏境遇中,对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有新的理解和感悟,故而自出胸襟,化浓为淡,取“小青绿”之法而化之。因精通水墨传统理法,又兼长西方水彩画法,画中特重水分的掌控变化之道,与石青、石绿、赭石和墨色交渗相融,讲求撞水、撞色、撞墨的自然渗化性和流动感,使画面产生虚实变幻的生动气韵和节奏韵律,朦朦胧胧中,营造出静谧幽邃、平淡天真的意境。画面水、墨、色演化为一片氤氲之气,随机渗透,青中有绿,绿里含青,与深浅变化的墨色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在这里,传统的“随类赋彩”、“水墨为上”的审美观念已被突破,而“随心赋彩”却显示出日见彰显的生命力。
其二,泼写结合,书写性用笔骨气放达。邵晓峰的泼彩山水之所以耐看耐品,得力于他始终贯注着传统笔墨的写意精神。他对书法艺术高度重视,不断临写多种碑帖。在山水画创作中,讲究以行草书法畅达写意的点、线与画面意象造型相结合,以篆隶书法古拙苍劲的点、线与画面金石味的表达相结合。他往往在大胆泼色泼墨之后,以多样的点、线、勾、皴细心收拾,尤爱用点子皴和轻快松秀的线条,表现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秋色无边、云涌青岚等等美丽的自然生态,同时抒写出内心宁静、怡适、飘逸的精神家园。有时在点画中又内蕴着一股苍茫气息,一如石谿之乱头粗服,别具苍逸之美。可以说,若没有泼写结合的功力而只是一片浑沦泼彩,则会缺乏中国画民族神韵而有损艺术魅力。
其三,江南地域环境和文化积淀的自觉感悟。邵晓峰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南京,长期生活在江南。在这片气候温润、河湖密布、山清水秀之地,很早便诞生了典型的“水文化”。在中国画形态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水晕墨章、泼墨、泼彩等,都与江南密切相关。邵晓峰在把握山川整体气象的基础上,将自我情怀、书写意趣与泼水、泼墨、泼彩等融合起来,做到泼中有写,写中有泼。观赏他画的速写,具体而微,扣紧特征,写实中有取舍,亦有独立审美价值。有些速写可与山水创作相对应,可知素材升华为创作的提炼过程,这也是他的作品保持自然生命实感而不流于空泛概念的重要原因。
邵晓峰对泼彩山水的探索与追求,在当代画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推进中国画的现代演化也有积极意义。泼彩山水中摒弃矫饰,探求自然天成的水色墨融合,蕴含着自然之道,更利于出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也更利于艺术家进入因势利导、随机生发的自由境界。泼彩山水是中国大写意画的一种相对年轻的独特形态,邵晓峰对其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很大发展空间。
文/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2013年9月上旬于北京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