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笔墨构成与意境是水墨画任何表现形式共同生存的平台

2013年11月26日 10:04:3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是中国山水画所期许的境界,而在画家身上,便是一种内儒外道的云水性格:无尽、无塞、无虑。这便是东方绘画看重的“内美”。笔墨在纸上行走产生痕迹,我们称之为“笔墨构成”。经意或漫不经意的笔墨,内化出不同的美,而自然是各种艺术灵感、艺术技巧与风格的源泉。只有不断重复,逐渐积累,内心才会形成情感。画海,胸中有沧海。画山,就是胸中有丘壑。

孟子讲,充实之谓美:“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语自《孟子·尽心下》)本文作者也借助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的名句,解读笔墨之意境——境界的最佳状态,无过于真、善、美。

——编者按

构成就是花样,花样即文化。书写不同花样称之为“笔墨构成”。笔墨苍润就是笔墨精神。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才能生动。人生来就会在生活中摆弄出花样,在平面中摆弄花样称作为绘画或设计。在空间摆弄出花样称之为立体构成。所以绘画是一个人先天的本能,人从出生那天起,身体内就具有绘画和音乐的细胞。由于每个人后天的成长环境不同,绘画和音乐细胞慢慢处于休眠状态。就像我们经常用右手干活,左手就显得笨拙;经常用左手干活,右手就显得笨拙,道理是一样的。

有的人后天从事绘画和音乐方面的训练,激发了人体艺术细胞的能量,这种绘画细胞的能量激发得越亢奋,对于从事绘画创作者来说越有好处。我们把这种艺术细胞的亢奋称之为“灵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是需要灵感的。当然获取灵感的外部因素很多,古人说:“人为万物之灵”。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出日落,大海的潮起潮落,月亮的阴晴圆缺都能引起人的喜怒哀乐,激发人的创作欲望。一个人仅有创作欲望不行,还需内在的修炼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创作出打动观众的作品。现代科学证明,自然中的万物都是有情感的。一位山水画家,要对山川河流村舍田野树木桥梁有情感,你画出来的山水才能感染别人,作品才能传神。山水精神,画家之精神也,古人自有古人的精神,今人亦有今人的精神。精神之所在,是画家和画匠的根本区别。一个深切关怀着自身生存境遇,并附有同情心的人,就是有大精神的人。人是有第六感觉的,获得第六感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古今中外用第六感觉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很多,现举几个例子说明。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邀,给重新修建好的“岳阳楼”写记。其实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是根据好朋友描述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来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是范仲淹凭借第六感觉来描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赋予了人的情感。这两句名言成了历朝历代为官的座右铭。范仲淹的这种创作灵感除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所具有的修养和才气,以及对好朋友滕子京的那份友情。

大画家黄宾虹在他患白内障几乎失明的状态下画出来的作品打动后人。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在他的耳朵失聪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作品仍然感动听众。一个太过于忙碌的人是没有第六感觉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每天至少有半小时呆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放下一切杂念,对你的健康和创作是有好处的。佛家所修的禅定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静下来,你写字画画时就不能宁神静气,出来的笔墨都是浮躁之气,没有内涵。东方书画讲究文气。

任何艺术活动起初都来源于生活。通常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习惯分为东、西方人。东西方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所产生的艺术也有所差异。西方人是用刀叉进餐的,他们绘画一般用油画笔来创作;东方人是用筷子来进餐的,他们绘画一般用毛笔。在东方有的人作画什么工具也不用,直接用手指作画,称之为“指画”。因为东方有的民族进食就是直接用手去拿食物。

据史料记载,在数十万年前劳动工具的制造和改造中人类就有审美及美术创造因素的活动。时间的年轮转动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审美的基本元素都没有大的改变。追求美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基因。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东西方绘画对美的标准也有所差异。东方人绘画重“内美”。什么是“内美”?就是笔墨在纸上行走的痕迹产生的美,我们称之为“笔墨构成”。不同时代赋予笔墨不同的内涵。黄宾虹先生在总结古人的基础上提出“五种笔法”(平、圆、留、重、变)和“七种墨法”(浓、淡、破、积、泼、焦、宿)的构成关系。笔墨构成的目的是创造“意境”,使观众能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意境”,给人以想象。黄宾虹的山水画对后人的影响太大了。早年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任教时,他画的画别人不要,认为他不会画画。黄宾虹说,现在我的画你不要,30年后你要我的画要不到。黄宾虹这种文化自信来自于他对历朝历代山水画研究得出来的结论,而不是胸无点墨的狂妄。黄宾虹先生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安徽歙县人。由于新安江流经此地,故把这一带有相同创作理念的画家群称之为“新安画派”。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较大,60岁以后,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70岁后,以真山真水为范本,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在章法上前无古人,所画作品“浑厚华滋”。黄宾虹把五种笔法和七种墨法应用到无人伦比的地步,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着特色,也是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据我观察,当今中国画山水的画家中,百分之九十在学黄宾虹先生“黑密厚重”的创作理念。黄宾虹先生是笔墨构成最杰出的代表画家。当然,要深刻领会“笔墨构成”还需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对于从事学习山水画的人来说,方法很重要,方法正确,方向明确,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学习山水画,必须先从临摹开始,东方的大圣人孔子给我们指明了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朝历代在山水画领域有成就的画家很多。就拿山水画皴法而言,古人根据大自然中不同地域的山石结构总结出不同的皴法,如解锁皴、荷叶皴、乱麻皴、直带皴、米点皴等等。他们在表现山石时,灵活运用上述皴法,留下许多名作。他们的画集静静地躺在那里,您不去理他,他也不会理你,你学习和研究他,他不会拒绝你。近现代山水画大家,都是在研究古人的基础上把他发扬光大的。所以说,一个画家的风格形成,一定能找出他的传承关系。除了传承以外,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还与他的喜好有关系。任何一件水墨画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品位之分。一个人的品位是由父精母血和前世因缘决定的。后天的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对一个人品味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听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名言,但古人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论述。水墨画各门各派风格很多,你认准一家,一门深入,日结月累,在你的大脑中就会留下技法和意境处理的记忆,数十年会有成效。数十年学习研究一家,不但磨练了你的笔墨,而且得清净心。当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时,你就会从由知识去指导画画达到用智慧画画,那画面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孔子说自己到70岁时才“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你对笔墨构成意境处理了如指掌时,你在宣纸上尽情挥洒时也不会失掉传统。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的一段话你把它弄明白了,你自然就会知道如何实现成就一位有作为画家的必经之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把人生分为六个阶段,我把他用在学习绘画的六个阶段上。

第一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你立志开始学画了,开始学画时您什么东西都要画,想画什么你就画什么,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水粉,水彩等等,这里说的十有五,不是15岁,你40岁、50岁开始学画都不迟。历史上40岁以后才开始画画而成大家的也很多。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一个人“乱画”几年后,你就要选一门你感兴趣的学科作为自己主要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山水、花鸟、人物哪一门你最感兴趣就选哪一门。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水墨画几种科目都研究得很精通。

第三阶段,“四十而不惑”。你对自己所选定的科目经过几年的练习,已经能画出让你满意的作品了,这时你才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朝着山水画方面继续学习和研究了。“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你画了若干年后就什么都不迷惑了,不迷惑是对个人所坚持的学科不惑,对其他水墨画学科当然还有“惑”的地方。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

第四阶段,“五十而知天命”。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创作,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大师风格还是一般画家风格,都是由你自己造成的,不怨天,不尤人。我的作品能传世,好!我的作品只是一般水平,也好!其实你的作品能不能传世,不是当代人去评论的,是让后人去评价的。艺术作品50年一轮回。一个画家在他去世后50年还有众多的人去研究他,欣赏他的作品,这位画家的作品才能传世。我们画了一辈子的画就是要证明自己对东方文化有什么样的贡献!而不是你挣了多少钱,在社会上取得多大的名气!

第五阶段,“六十而耳顺”。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这个时候会碰到很多人对你的作品指指点点,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会生气,不听也会生气,那怎么办?耳顺,就是听了跟没有听一样。因为每一位画家学习的传统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对艺术的理解也不一样。他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表现,你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那样表现。但是要记住,耳顺,是要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你对中华文化有深刻领悟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耳顺”的。

第六阶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由自在。从有法到无法,可是还有所约束。“不逾矩”的意思是说,无论你怎样表现水墨画,笔墨构成是底线。

以上是我根据孔子人生奋斗的总纲领用在学习和研究山水墨画上。如果你能按照这六个步骤去学习,一定会有成就的。下面谈一谈我个人在学习水墨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比关系。水墨画讲究对比关系。如长短线条的对比、粗细线条的对比、浓与淡的对比、干与湿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白与黑的对比、实与虚的对比等等。所有对比关系的目的是使画面和音乐一样,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

二、阴阳关系的处理。阴阳关系对一幅山水画来说太重要了,道理也比较深奥。我举几个例子简单地说明一下。就拿写意山水画来说,山是阴,水是阳,有山就有水,这是自然规律。但画家在表现时,不能把山全画黑,要留几个亮点,阴中有阳;在画水的时候,用几个墨点点出石头的形状,阳中有阴。再比如,一幅山水画要有看得清楚的地方,实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阴;画面中看不清楚的地方,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符合自然规律。虚实关系处理好,作品才有意境。

三、厚重感。厚重感是水墨画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厚重主要是靠积墨而产生的效果。墨要达到厚、润、透,这样的墨才算用得好。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反复用干笔,枯笔、淡墨去层层点染,充分发挥宣纸的特征,从而达到“浑厚华滋”的视觉效果。

四、开合关系的处理。有人问我,画水墨画的人要不要画素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素描讲究整体观察,局部刻画,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山水画学习也是如此。水墨画把这种关系的变化成作为“开合”关系。一幅山水画无非是由山、水、屋舍、树木等元素构成。把一幅山水画里诸多元素构成好,使画面有整体感,就需要对构成山水画的诸多元素进行开合处理。此一物与彼一物相连,此一物与彼一物相分要看画面的需要,该分开的就分开,该合起来就合起来。名家作品看多了,在平时画画中多做这方面的练习,自然就会处理好开合关系。

黄宾虹先生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笔墨构成是国画家一生需要修炼的课题。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