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谈封俊虎草书
当代书坛熙熙攘攘,看似异彩纷呈,然而真正有思想,在实践中开垦出自己领域、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书家则少之又少。
封俊虎专注于草书的研习,学有所成,以大草行世。俊虎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书法家,他少时在父亲的影响下,即临摹过颜真卿、怀素、“二王”等人法书。及长,复遍临明清诸家,尤其是醉心于祝允明那“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的草书,他把祝允明的资料收集一起,细心研究,颇得祝氏以气行笔,笔断意连的旨趣,所临祝允明《前后赤壁赋》长卷,点画线条随意生发,飞舞盘旋,再加上用墨的变化,使整个作品风神兼备。
俊虎认为“祝允明虽变化裕如,但字形的嵌合过多;倪元璐、张瑞图则个性太强,张扬过甚;徐渭自称吾书第一,但狂放恣肆不合传统处过多;王铎草书纵而能敛,但线条侧锋起笔过多,含蓄不够;傅山虽书卷气颇浓,且平淡、天真过于一般书家,但似又一味连绵,圈多眼多。大草的最高境界不在明清,而在大唐”。这当然是他一家之见,可能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于是乎,他上窥黄庭坚、怀素、张旭和张芝。
张旭是唐朝书法家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从传承上看,张旭乃是“二王”之正脉,传笔法于颜真卿,怀素又从颜真卿处得笔法。“锥画沙”、“屋漏痕”的笔法在这三位书家的草书或行书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俊虎以其独特的审辨力,穿梭于张旭、怀素和黄庭坚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取源于古人又有自己超妙自得,潇洒多姿的风格。封俊虎的草书创作与当代的风气相去甚远,让人感觉到他远离尘嚣,找到了自己大草创作的“桃花源”。
俊虎的草书宽博浑厚,连绵中充满了一种静气,完全摆脱了一般书手大草创作中易张扬、浮躁的习气。如他的《岳飞满江红》、《般若菠萝蜜多心经》、《李白草歌行》数帖,通篇章法犹如张旭《古诗四帖》,与前几年他的草书不计行距,乱石铺街迥异。结体上,吸取张旭和怀素之法,在线条的环绕盘曲中不失结体之正,融入了颜真卿的宽博。用笔上,保持中锋。在墨色上,浓、淡、干、枯、湿随情而绰其态,枯润浓淡交相辉映。大草求工甚难,俊虎深得孙过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之旨,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体味出藏正于奇,蕴真于草的深厚功底。俊虎楷书在张裕钊书体上下过极大功夫,是张裕钊书派的第五代传人,在1984年“文汇书法竞赛”中就以张体面貌获得二等奖,在世纪之交“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中,他以颜体风韵的行书作品摘得“全国奖”。 颜真卿、张裕钊书法笔笔中锋,与张旭、怀素笔法相同,有如此之楷生行、行生草之基础,就使得俊虎在草书之笔法上运用的更加扎实,毫不漂浮,草书作品变化多端而不逾距。
明代高僧藕益说过:“学不难有才,难有志;不难有志,难有品;不难有品,难有眼。唯具超万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则志成,志成,才得志所用也。”高僧哲智慧心,所言不谬,俊虎正是!
已故着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在91岁高龄时评俊虎曰:“我国书法界近年出现新人众多,天津封俊虎先生尤为知名,曾获国家大奖,多次被邀请赴东南亚诸友邦办展,声誉益隆,俊虎先生长期习研八法,对‘二王’与颜真卿诸家,独具心得,翰墨之妙,出自本性,殊可钦佩也。”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钟正山先生:“封先生的草书不是停留与局限于艺术层次,他追求精神与宇宙核心的合一,达到了真善美的境界。所作岳飞满江红胆识高、气魄大、和规矩、有创造,堪称传世佳作。”
笔者两年前看到封俊虎草书林逋词点绛唇,欣然题曰:“金谷一帖,笔势挽回三百年。”盖今人无此格也。
依笔者看来,草书极至的两端一为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自序帖》为代表的奔放不羁(虽然,二帖的真伪尚有争议,但艺术成就不容否认),一为以怀素《小草千字文》为代表的从容舒缓,前者是在炽热的超理性的状态下完成的,后者则是在虚静的状态下写就的,俊虎先生对此两极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穿梭于两极之间,反复咀嚼大草书法家的营养。这种咀嚼既有书法层面的,又有书法大家们精神层面的。把草书大家们的东西化为己有,上升为自己精神层面的内容,凝练成自己的风格,再通过自己的笔意把它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升华。
俊虎书法艺术成因:一是坚韧,二是脱俗,三是境阔。
最近他在马来西亚国际书画名家展中的新作,又开新境,小楷清新婉丽,宽博散淡,古意盎然;所作草书或斗方、或长卷,或巨制犹游不迫,指挥若定,其鲜明的个性和非凡的创造力让行家称道,余观后复为之题曰:“余观今人书法,或浮躁、或无基、或荒诞,唯封君俊虎少习八法,乐此不疲,气入颜柳,韵夺苏米,文心开道,又有新意……读俊虎书法,如观大禹氏之导水,一泻千里;又如览夸娥氏之厝山,雄浑而突兀。帜树北国,饮誉海外。……”
蕴德于世,论道声远。俊虎的书法还在不断地升华,现在已为世人瞩目,他日真无可限量也。 (作者:陈传席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