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祥,书法伴随他成长
陈文祥出生在广东省兴宁县的一个小镇,从小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熏陶,非常喜欢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台湾一位老书法家回乡探亲.适逢春节,他与当地书法家一起为村民书写对联,对联中的“颜柳笔意,二王遗风”,使文祥十分神往,也使他对书法产生了兴趣。文祥就向这位台湾的老书法家表示想学书法,老书法家说:“你想学,这很好,但这可不是三年二年的功夫啊!”老书法家把当时非常难得的颜真卿墨迹影印本送给他,而且还教他学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特意临了一本《兰亭序》给文祥做参考。
文祥回忆,他拿到那些字帖如获至宝,开始是把纸压在字帖上描摹,然后是字帖放在一旁临写,最后是把字帖都背着写出来。上高中时,他已写得一手好字,常常负责班里的黑板报。“每次快过年时,我们几个同学就在街上摆摊子卖对联,人家让我们写什么就写什么。”文祥说。那个年代一张红纸8分钱,但是写成对联后就可以卖5毛钱,也算是赚了一笔。
二十世纪80年代末,文祥考取华南师范大学后,又向潘佛章教授,书法家张桂光、卢有光等学习书法。时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卢有光,书法风格潇洒自如、清劲秀丽,文祥非常喜欢。他去卢老家拜访,不巧卢老不在家。他顶着炎炎烈日,站在卢老楼下,等候了3个多小时。当卢老见到汗流浃背的文祥时,感叹道:“小伙子学书法的劲头儿真足!”
文祥在卢有光家里,看到有一间专门装废纸的房子,堆满了写过字的废宣纸,文祥感到很奇怪。卢老解释:“写得不好的作品全部放在这里,每年清理两次。”卢老自认为写得不好的作品从来不赠他人,这是对人负责。他说:“我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是长期艰苦探索得来的,是我数十年来努力的结果。”他告诉文祥,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多学、多练、多思考。
文祥把卢老的话牢记在心头,他在华南师范大学读的是体育专业,当时整个大学学习书法的气氛不是很浓,选修书法的学生不多,而读体育专业选修书法课的学生更少,但文祥选修了书法课程。文祥苦练书法数十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到目前为止,已有3000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书法爱好者收藏,书法作品曾在加拿大、波兰、捷克、澳大利亚等国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