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庆有:我和年画的不解之缘
“民间文化浓似酒,乡土艺术艳如花”,冯骥才为年前的“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展题写的这副对联,用来描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再适合不过了。而作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的霍庆有,更是为了这朵乡土艺术的奇葩夙兴夜寐,操劳了大半辈子。听他讲述杨柳青木版年画,讲述自己与年画说不完、道不尽的缘。
木匠出身 半路出家钻研年画
霍庆有和他的哥哥霍庆顺都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同在这张名单上的杨柳青年画艺人还有另外两位老先生)。但在天津地区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霍庆有是独一份。勾、刻、刷、画、裱是制作一幅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五大流程。在木板上勾勒轮廓,是为“勾”;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是为“刻”;将版样刷墨印在纸上,是为“刷”;依纸上的轮廓处填色涂彩,是为“画”;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是为“裱”。
“以前的年画只需要前四个步骤就可以出售,让老百姓买回家贴到墙上了。”霍庆有说。“但是现在人们买年画,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收藏或者作为佳节礼品赠送他人,很少有人会在家里张贴,因此就需要把年画装裱起来,于是增加了‘裱’这个新的步骤。”据霍庆有介绍,这些步骤概括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个步骤的学问都很精深,在杨柳青年画鼎盛的时期,各个作坊里的画工大多数一辈子不过是专攻其中一两个步骤,几位画工合作才能完成一幅年画。由此可见,霍庆有能做到五项全能、样样精通,在近30年里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霍庆有的父亲霍玉堂是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的创始人。霍庆有从小便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但出人意料的是,霍庆有并非从一开始就学习制作杨柳青木版年画。他最早学的是木工,30岁才“半路出家”开始钻研年画的。“文革”时期,年画艺术遭到批判,大量年画母版都毁坏流失。霍庆有转而学了木工。
为年画不辞辛劳全国奔波
“抗日战争时期,损失了一大批年画母版,”霍庆有讲述道,“日军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一次一批日军路过杨柳青镇,正赶上天降大雪,道路泥泞难行。日本人为了顺利行军,竟然到处搜集年画母版,拿来铺路!结果无数珍贵的母版就在这段时间消失了。”18世纪俄罗斯汉学家阿克列谢耶夫和法国汉学家沙畹眼中,杨柳青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景象从此永远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建国后,中国的年画艺术度过寒冬,迎来了春天,杨柳青年画也在“新年画运动”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重新投身于年画创作后,霍庆有为了把杨柳青年画的香火传承下去,没日没夜地钻研年画手艺。为收集和抢救有价值的版样和老画,他跑遍了杨柳青四邻八乡和天津郊县的十里八村,甚至不辞辛劳奔波于全国。用霍庆有自己的话来说,他为了年画可是“拼了命”,杨柳青年画终于没断在他的手中。“满身都是毛病”,霍庆有边说边在自己身上比划,“整天刷版,膀子劳损过度得了肩周炎;天天低头刻板,得了颈椎病;画版的时候更是全身都疼。”然而霍庆有却毫无怨言,反而笑谈起自己当年对直肠炎的后知后觉:“前些年我为了搜集流失的老版和年画,一年到头总得到处跑,人一出门在外,就容易忽略饮食,常常上顿不接下顿,结果胃肠就有了毛病。有一回我发现一本画册,里面的不少年画都非常罕见,一开始手头紧,没能买下,回去后左思右想,越想越后悔,赶紧到处找人凑钱,返回去买,店家竟然还没卖给别人,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其实那几天一直都觉得肚子有点不对劲儿,还以为是老毛病犯了,就没在意。画册买到手,更是一高兴就给忘了。去医院检查,结果一查之下才发现,得了直肠炎。”
推陈出新极富时代特色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题材十分广泛,娃娃仕女、民间风俗、山水花鸟、戏曲人物、神话传奇、历史典故皆可入画。而在霍庆有手中,又增加了佛学题材。《缸鱼》《钟馗》《庄家乐》《莲年有鱼》等等老题材在民间备受喜爱,流传最广。而在新时期,杨柳青年画也有新发展。如“新年画运动”期间,就有《淀上人家》《水上小学》《兄妹开荒》《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新鲜且极富时代特色的杨柳青新年画涌现出来。为了迎接奥运,霍庆有还创作过一幅《奥运之门》,把传统的意象和新鲜的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作品长2.4米,宽1.2米,堪称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大一幅门画。虽有创新,祖先留下来的经典形象,霍庆有还是一丝不苟地传承下去。儿子霍树林曾漏画了娃娃脸上的酒窝,被霍庆有批评过。一位年画爱好者擅自添加了娃娃的上眼睫毛,也被霍庆有婉言劝止。“毕竟人们看杨柳青年画,爱的就是那古老味,如果给改了,就不是杨柳青年画了不是?而且创新的东西也需要时间让人们逐渐认同。”
霍庆有说,自己的责任就是把先辈留下的遗产传给后人,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别的咱不求,就踏实本分地干好自己该干的活儿。”
徒弟难找 年画传承堪忧
记者在专访霍庆有时,他的儿子霍树林也恰好在场。记者曾听闻,霍树林早年对年画兴趣不大,直到2005年,父亲霍庆有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才受到很大触动,辞去了工作,回家帮父亲画起了年画。记者问霍树林,现在他的年画手艺达是否达到了父亲的要求。霍庆有自豪地代为回答:“他现在勾、刻、刷、画、裱五门手艺已经有三门过关了,有的甚至做得比我还好!”记者于是再问,如此看来,杨柳青年画的传承应该没有问题了吧。霍庆有虽然还有笑容,但也不禁摇头叹了口气。原来,儿子霍树林虽然子承父业,致力于年画,但收的徒弟却大都不理想。“年画看起来好看,你看我这么一演示可能也会觉得有意思,但其实天天都重复这些动作,是件非常枯燥又辛苦的事儿。过去老百姓家里穷,让孩子学年画就是希望孩子能学一门手艺生存。因此生活所迫,还有不少人家把孩子送到年画作坊当学徒。但是大家生活都好起来了,自然舍不得让孩子来学年画了。”
霍庆有感叹现在的徒弟难找:“过去的年画作坊里,学徒是给老板干活儿,帮老板挣钱,现在却反过来了,不仅倒给徒弟钱,人家还要求条件,钱给得少了人不干!”尽管如此,霍庆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外界的诱惑太多了,不像过去没多少文化生活,只能把精力都花在钻研年画上。现在有电视,有电脑,有网络,年轻人又好动,就算把徒弟都拴在画室里,人家心思不在画上,也没有用。”虽然也有年轻人对年画感兴趣,想要拜师学艺,但玩票性质的居多,真正愿意定下心来把年画当成事业来干的人,寥寥无几。尽管如此,霍庆有还是把杨柳青年画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担当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