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水的精神

2013年07月19日 19:38:3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孙索庆艺术专栏  

1.jpg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书画春天的到来正是迎合人们对这种艺术的追求,因此,各种画展,你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作为记者,我经常被朋友拉去参观画展,看的多了,有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可在大运河美使馆参观孙索庆先生的书法、绘画展览,却被深深的震撼了,500多平方米的展厅容纳了150多幅作品,迎面就是草书 《怀素四贴》有10多米长。其章法布局自然涌动,浑厚如山,轻快似柳,笔走龙蛇,点墨流云。画展中的行、草、隶、篆、美术字及绘画作品目不暇接,其中30米长的毛主席诗词草书长卷连写,叫人拍案叫绝。87张《道德经》长达170米,可以说是宏幅巨着,价值连城。长达10多米的《富春山居图》,据说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在大陆的一半还被烧掉一块,孙先生根据史料复原了该图,用色大胆,笔法飘逸,点红烘托,西画焦墨散点透视点缀其中,以简为胜,乱中有序、有魂,静神观赏整个画面有极强的动感和丰富的内涵,还有张旭的古诗词四贴狂草长卷 、隶书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干中堂、条幅、对联;……全是画中精品,在此展出,以飨读者。 看了画展。在幽静茶馆的杏花树下,我终于采访了孙老先生。孙先生一米八几的大个,穿一湖蓝上衣,浅色裤子,一眼望去,不像8旬老人。说起话来思维敏捷、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

书 痴

孙索庆原系大学老师、企业工程师、工程总监理工程师,写作与书画艺术家。先生字清明,号仙湖、山翁、本净……

孙索庆先生七十多年来潜心研习中国传统书法,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单位和海内外朋友收藏。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湖社画会、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的书画家。

孙索庆先生说:“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没上私塾以前,就在家里跟前辈学习书法,那时也就三岁多,练就的是童子功。先学习的是楷书,就是颜真卿体,颜体非常庄严、秀美。所以每天养成了黎明即起,用半天的时间练习书法的习惯,“三更灯火五更鸡,便是男儿读书时”,这样就为书法打下了基础。之后又练隶书、行书、草书、篆书和各种美术字,我不是学院派,没上过专门的美术学院,也没有从师那个名人,但书画艺术3000年的历史,积淀了传统文化的全部内涵,流传下来书画大家的作品。

2.jpg

不计其数,历史上有名的如怀素、王羲之、张旭……;我千遍、万遍临摹他们字帖,揣摩他们每一字的笔画,寻找字里行间的规律,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知不觉间,自己写字时就有了他们神韵。我可以做到写一百张,一百张都一样。狂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谁也看不懂了,一些人写字,一百张就有一百样,书写当中有很多败笔,尤其是教书法的,有的还在电视里教,把瑕疵说成经典,简直是在误人子弟。我的书法作品比较宽,真、草、隶、篆样样都需要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我既用楷书写,也用草书写。我上的是儒、道、佛组成的传统文化的大学。老师是历朝历代的圣人,教材是有名的书法碑帖、画谱画册,我的作品就是作业,我是一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字、看书、学习成了孙先生生命的一部分,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他收集废纸,利用一切可写字的纸张练字,在废报纸上、在学生用过的作业本上,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尤其是夏天,当时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浑身都长满了痱子。孙先生文革前后,因研习毛主席诗词,故求其书画者,不计其数,墨宝40年前就已小有名气,虽然出身不好,文革中,他的书法帮他逃过了那一劫。他甘为孺子牛,为人谦和,有求必应,谁来求字、求画他都不辞辛苦认真给人写作,他的口头谈是,只要你喜欢。

由于长期写字、画画、练书法,他的左肩胛骨鼓起了厚厚的肉垫,比右肩胛骨高了足有几公分,脖子因长期写字,一直保持写字的姿态,而无法复位。“滴水能使石穿,不仅因为它持之以恒,还因为它目标始终如一。”古往今来,大凡能成就点什么的人,都是能耐得住寂寞,并有种契而不舍精神的人,孙先生一生的为人作画,正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他的夫人华川女士说:“都云作者痴,一把辛酸泪,世人只看到的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谁人能体会到作者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3.jpg

佛 缘

孙先生一生和佛有缘,于花甲之年,受学诚法师、妙湛老和尚之托,涉足博大精深佛教文化,为《佛缘》一书的采编工作,他朝拜过许多名山古刹,拜访了众多高僧大德,由于许多寺庙都在僻静偏远的地方,他们跋山涉水,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体重都减了几十斤。赵朴初会长知道他们写《佛缘》一书,一连气儿说了十几个功德无量、功德无量,给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先生的墨宝深得寺院众人喜欢,常请先生在寺院里为他们书写牌匾,对联,条幅,经文和绘画等作品,还应邀为四川、云南等佛学院师生进行书画讲座。孙先生以超人的佛法意境,赋予其作品脱俗的雅趣,佛法书画相得益彰,绵延不绝。先生说:“文化大革命,全国几大名山,很多古刹都毁之无遗,现在都需要重新装修、恢复。比如北京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由北京城,我给它写了7块匾,仅大雄宝殿就3块,一块叫‘菩提道场’,一块叫‘清净庄园’、一块叫‘华严觉海’,这些匾一般都用锌牌写的,效果比较好,写经文就用隶书。如果教学字体,就用草书,根据不同需要、不同场合就用不同字体,一般用草书比较多。”孙先生理解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佛家三足鼎立,传统文化让孙索庆先生热心慈善事业,扶危济贫,安老扶幼,助人为乐,多次应香港佛教文化界大德,权威人士之邀,赴深圳,香港出席赈灾义卖活动,为东南亚海啸、四川地震等……,捐献墨宝达百余件,有关单位颁发证书,以资表彰。其作品也引起的巨大反响,深得海内外之收藏家厚爱。孙先生大力弘扬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加速和谐社会构建,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先生许多墨宝,还作为礼品,流传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及港、澳、台等地,深得收藏者之厚爱。

孙先生酷爱禅学,用心体会佛理禅意,并把这种体悟贯彻的笔墨间,形成了虚、空、静、远、圆的深厚文化内涵,法在万物间,观物化方能得到书画之妙法,留意于物,而不流与物。也是中国传统形式美具体体现。先生说:他黄山归来画黄山,景山回来画牡丹,看了孔雀画孔雀,大雪纷飞写意飞雪,师法自然,博览群书,感悟真谛;继承传统,取其精华,推陈出新;爱好、勤奋加感悟,笔耕70余载,其艺术风格形式合度,情韵生动、意境高雅。艺术的形式承载了从书体到个体的全部内涵和风格演变的巨大跨度,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之林中闪烁着异彩。

4.jpg

作画

孙索庆认为中国的书画同源,他又开始研究绘画。几十年如一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艺术风格。他的画涉足于山水、花木、鱼虾、飞雪、走兽,做到神胜于形,形神兼备。由于孙索庆先生平易近人,索求墨宝者络绎不绝,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作品,几幅作品在北京青年周末上发表后,被中南海的人看到,应邀到中南海西花厅,进行书画创作,喜庆建国60华诞,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现在画家多如牛毛,但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办公桌上作画的人却不多见。孙先生进了一代伟人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看到他的起居用度,极其简单,沙发是简易的,只有薄薄的垫子,卫生间一个小小的马桶,上面只有一个木质的黑漆垫,连个盖子都没有,一个木质床,床板薄薄的,一个掉了漆的旧桌子,不知用了多少年,……一个大国的总理,生活竟是这样朴素,先生看后感动的已是满眼泪水。

孙先生以一个老知识分子的朴素感情,在周总理办公桌上创作了两幅字画,其一是一幅荷花和两条金鱼,寓意周总理、邓大姐出污泥而不染、鱼水情深,另一幅字写到:“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悲其心度天下之人”,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佩和怀念。

孙索庆先生墨缘80载,观其墨宝创作,实为莫大享受,他的的成功之路是爱好、勤奋加感悟。孙老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旁有能人,要上报“四恩”下济三徒,四恩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带来的,要报父母恩。长大以后知识是老师给的,要报师长恩。你的衣食住行是人民给的,要报众生恩。你生活在国家要报国土恩。”水是生命的元素,人与自然离开水都活不了,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从高处流下,滋养万物,从不标榜自己,孙先生一生为人有水的精神。

先生的墨宝创作,似如其人,平易近人,正而不邪,以自然,古人为师,博览群书,感悟真谛,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其字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笔端似龙蛇飞舞,纸上如万马奔腾,其绘画胸有成竹,似如写字,神胜于形,形神兼备,得其墨宝者都爱不释手。(人民日报记者王继红)

6.jpg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