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靳光耀:初识铁笔王

2013年05月29日 11:14:0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书法家董洪奇艺术专栏  

中华奇人多,有缘才几人。有缘不一定相识,相识不一定是奇人。我定义奇人,必定是我认可其实力,给我震撼的有为者———与众不同,独立特行,业绩不凡。遇到这样的奇人,必定是一大快事,可遇不可求。

一天,王观正先生风风火火打来电话:“来办公室,给你介绍一位奇人,铁笔书法家董洪奇!”于是,匆匆赶来,进门,见屋里挤了许多人,大家正观看这位奇人刚写的一幅小楷长卷《道德经》。

这就是铁笔王董洪奇。

我依稀想起,在一次活动上见过董洪奇的现场书法:一圈人围着他,他凝神静气,手握一杆奇特的铁笔,称如椽巨笔粗细合适,长度却像捣蒜槌,重量可远远超过加长的手榴弹。当时人多,我匆匆忙活,没有结识他。没想到,多年后的今日,有缘相遇。与他握手时,感觉他手劲大,像军人作派。我们开始交谈。

我觉得董先生像个习武的人,不是传统文人墨客,他笑了,伸出粗壮的手给我看:“我练字就跟练功一样,写了几十年,手指都变形了。可是乐在其中。”

董先生说,他生于山西芮城,自幼喜欢书画,对书法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看到谁的字好,就悄悄临摹,用树枝在泥地上写,用毛笔在土坯上写,如痴如醉。一个偶然机会,叔父挖土,挖出一枚手榴弹外壳,他出于好奇,把这个铁家伙顶到笔杆上,负重练习,竟然从此有了感觉———先是好玩,进而成为一种修炼意识,再就是形神的升华演进:文人的笔应该有点分量才对,有负荷才有使命,文以载道向来不轻松,给柔弱的毛笔,加进刚性成分是个绝妙的物象;不然轻飘飘,摆脱不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可怜相。让练习书法变成强身健体的手段,岂不文武兼得?让书法像武术,像一种仪式,也是对文化的发展啊。

后来,他当了兵,握枪杆子的同时,他依然没有放下笔杆子,特别是自己深爱的铁笔杆子。他是个热爱艺术的圣徒,军旅生涯给他添加了阳刚之气,如同他把毛笔变成铁笔一样。

复员后,他更加迷恋书法,他委托人为自己专门制作了不同型号的铁笔,拜师读帖,临池苦练,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书法爱好上。此时,正处于全民经商时期,大家在商海挣钱,他却青灯黄卷,坚守书海,饱尝生活苦涩。他不相信,书法养不了自己,更不相信,艺术不理睬农民。他放下身段,尝试过年为乡亲写春联,由于他的功力,深受欢迎,他的春联比其他人卖价高,仍供不应求。董洪奇尝到书法带来的利益。他说,每年光写春联,就能赚万元左右。他的铁笔王名气越来越大。此时,有人给他指点迷津———搞书法,你一定要去西安,那里十三朝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你取之不尽的资源。

他来到西安,游龙归海。他在书院门摆摊卖字,继续学习,参加书法赛事,获奖连连。如今,董洪奇自成一体,自创一派,形成了奔放自如、苍劲老到的铁笔风骨,一种笔不停、墨不枯、艺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被西安、香港、上海、北京等地许多博物馆收藏。他说,铁笔是自己的独创,要使它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使书法不仅成为“心灵舞蹈”,也要使之成为“健身怡清的法术”,成为一种文化财富。

我想,以其有益的实践证明,铁笔书法确有威力,吉尼斯可以入选,甚至可以申请专利,因为这种创新有益社会,是对国学的一种丰富与发展。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