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书画丰富了书画艺术
本文所属专题:艺术家段辉平艺术专栏
由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段辉平先生悉心创造的亚书画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十多年来,经过电视、报刊等众多媒体的刊载传播已经蜚声四方,名扬海内外。十二生肖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为炎黄子孙所喜用。段辉平先生以其敏锐的目光,抓住了这一人们喜闻可见的题材进行创作,将书画融为一体,独创出书画合一的亚书画艺术形式别开新面,为世所稀。段辉平先生是怎样萌发出这种创新思路的,我们不妨探寻一下。
一、 传承与创新
段辉平先生对书画情有独钟,自小就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既学书又画画。以书法用功最多。从古至今,上下求索。篆书上追大小二篆,《毛公鼎》、《泰山刻石》;隶书溯源于西汉竹简、木牍、东汉《礼器》、《张迁》、《石门颂》等名碑。草书拜张旭《古诗四帖》,怀素《小草千字文》《自叙帖》、孙过庭《书谱》、黄庭坚《诸上座》等帖为师。行书宗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等众多的碑帖中,他掌握了不少书法用笔技巧,打下扎实的书法功底,集聚了深厚的书法功力、。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在他笔下挥洒自如。他书写的楷书规整而不生硬;隶书平整而不呆板,行书流畅而不浮华,草书奔放而不草率。他在教学中常对学生们说“我们搞书法艺术,就是要把死的文字写活,写出神采来”,这就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每当人们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正体还是草书都充满活力和动感,神采飞扬。
在经历传承和师从古人的基础上,他慢慢觉得,不断地重复古人的东西,仿佛就成了影印机,即使写得再好、写得再像也始终是拜倒在古人名下。善于思考和思想活跃的段辉平先生由此萌发了创新的念头。他觉得艺术不应只是一种或两种模式的,应该是多元的,只是有很多的创新形式还没有呗发现和挖掘。人们还没有想到而已。此后,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在他笔下终于创作出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让人耳目一新,使之为之震撼的创新型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从此,书画的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株独特的艺术奇葩。
二、 书画与亚书画
要给独创性的作品命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准确地反映作品的特性,必须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由此,段辉平先生一直从书画方面着想。书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书、画则是书法与国画的合称。书画虽然同出一源,但最终两者各有取向。前者往抽象的线条艺术方向定形,而后者则向具象的线条艺术发展。两者同属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艺术花园里的姐妹花。如果吧这些创新的作品简单地清扫到书法或国画里,显然不是准确的,他一时还想不出名称来。曾有朋友建议他用“书画的名称来命名。其理由是段辉平先生的独创性作品看似是以画入书,因此可承做书画。对此段辉平先生认为这样定名还不够准确。因为他所创作的作品是书法与国画融合的作品,不存在书与画谁先谁后的问题。他并不是单一的书法与单一的国画,而是介于书法与国画两者之间的混合体;他是亦书亦画,把书与画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多元艺术品。所以用亚书画定名最为准确。由此,亚书画之名浮出水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媒体的不断传播,亚书画之名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亚书画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艺术形式,具有书与画的双重性,因此创作起来难度比单纯的书法与国画大的多。要创作一幅亚书画光懂得书法不懂得国画不行;只懂得国画不懂得书法也不行。他要求两者技巧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创作出一幅作品。这种有机、巧妙地技巧整合,就是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熟练地把握好用笔的速度、力度和用墨的浓度、淡度,用色的深度与浅度以及生肖造型的准确度,在瞬间里毫不犹豫的展现出来,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绝对来不得半点的迟疑与停滞,否则就前功尽弃。因此,可以说是亚书画的创作过程之难,就好像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理。
段辉平先生十多年来,为了创作好每一幅亚书画作品耗费了不少心力。有时候为了写出一幅心仪的作品,要反复写上数百幅甚至上千幅,废纸成堆,废墨成缸。有一次,他为了创作一幅腾飞的“龙”字,为了要表现龙在腾飞时的飞扬神采,特别是龙头的掷彩效果与龙的震动的脊梁的雄姿,塔索耗费的宣纸不计其数。尽管创作如此艰辛,段辉平先生还是凭借着他对艺术的执着的追求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断地探索、进取,推新出新。他并不满足与现有的创新成果。2007年11月,当他从电视上看到我国神州七号三名太空人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成功完成太空出航飞行任务凯旋而归时,心情非常激动,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当即创作出一幅“三马飞天图(三名太空人属马)。这一作品已在11月19日《广州日报》上发表。最近他还根据每一个家庭不同生肖组合的特点,创作出夫妻组合、一家三口、四口以及祖宗三代的趣味组合作品,非常受欢迎。这种组合更有意味,妙趣横生,形和色融合在一起,情同意交汇在一起,神与趣共生在一起。笔随形走,意由象生,令欣赏着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随着亚书画的名声日趋响亮,知道和了解的人们与日俱增,不少爱好者和收藏家纷纷登门求索并收藏。2005年在广州地十届国际博览会,法国着名雕塑家叶天先生收藏了一幅“马”字;2006年在北京第九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中南海紫光阁国礼中心收藏了一套亚书画十二生肖系列作品。
三、 盛赞与为此
亚书画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的问世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媒体和社会各界给予非常好的评价。人民日报《市场报》为此发表了题为《亚书彰显艺术魅力》的文章,赞扬了这一创新的艺术形式。中新社向世界发稿,介绍了这一创造性的作品,随后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其中香港明报用大篇幅报道这一消息。原广州空军司令员,着名书法家刘鹤翘将军在观看完段辉平先生的亚书画作品展览后欣然挥笔写下了“书艺出新”四个大。尽管好评如潮,但是,在社会各界大量的赞扬声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觉得,中国的书法就是书写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改变了这一主体就是背离了书法的本质。他们总是守着传统不放,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思想严重地约束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只有多元化地发展才会使艺术的百花园里出现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繁荣景象。否则就会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段辉平先生字艺术上的创新可称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喜可贺。由继承传统书画艺术升华至创造性的亚书画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的完成是段辉平先生对书画艺术的贡献。尽管有些人难以接受,但是无论如何,它的出现丰富了书画艺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杨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