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增:乡情依依 美韵绵绵
——章飚笔下的皖南出水精神
本文所属专题:章飚艺术专栏
中国皖南之美,早已名驰天下,这种独特的美质,孕育了古今众多书画家,也造就了不计其数的欣赏者。我自己就曾先后去过五次。
赏读章飚的出水画,使我产生重游皖南佳境的感奋,同时又得到一种绘画审美的愉悦。隐隐中,我领悟到画作中弥漫着那份执着的精神,那份浓醇的爱,深沉的情。
乡情依依,是章飚出水画的灵魂。自从1942年他在古徽州这方宝地降生,他的性格、命运、审美爱好便和故土结下不解之缘。在我看来,皖南的美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美与徽文化渲染下的人文的结合,是青山绿水、密林沃野与独具风神的徽派建筑的结合。当代来此采风的画家数以千计,但是能传达出这种审美特性的画家并不太多。而章飚却以他“土生土长”的优势,加上悟性,而能写其神髓。在他早年的版画创作中,就有一套四十余幅大型系列组画«徽州行旅图»,前辈李桦赞为“突飞猛进”。这表明,章飚对皖南的审美关怀由来已久,积累已金多,这才有了后来的国画创作成果。他的出水画不只是凝聚了画家对皖南出水的观察体验和提炼升华,而且融汇主体的心源意象和独特感受,是主客体相统一之后的造境。他笔下的黄山,如«清凉台烟云»、«泼湿黄山几段云»、«崖壁千般峻»,充溢着吞吐宇宙的大气魄;而表现山村风情的«晓雾初开»、«梦里故乡»、«野竹通溪岭»、«空翠湿人衣»等,则散发着温馨、亲切、恬静的乡土气息。作品精神的魅力来自于他心中流淌出的纯真的诗情,对故乡的无比爱恋的温情。
作为传达这种内在精神的载体,章飚的艺术语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徽文化的滋养。徽文化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建树了灰瓦白墙、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而且培育出渐江、程邃、查士标、黄宾虹等山水画大家。这些对章飚都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前贤们师法自然、尊重传统、抒写性灵、陶冶心胸的优良品格,令他景幕和追随。还在他担任绩溪县文化局长期间,便于工作热心收购徽派名家字画;后来又参加临摹复制黄山博物馆所藏明清真迹的工作,手摹心追,获益匪浅。到省美协之后的二十年间,他的眼界更为开拓,对中国画艺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更为得心应手。以笔墨结构为基干,线条笔力变化丰富,水墨浓淡虚实有致,章法布局稳中求变,色彩渲染不温不火。整体上形成了淳朴、严谨、清新、自然的艺术品格,虽然吸收了西画某些造型因素,但不露痕迹,作品既具有浓郁的传统神韵,又不乏亲切的现代气息。章飚在实现山水画的民族性、时代性与艺术个性的和谐统一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乡情依依与美韵绵绵,决定了章飚山水画的审美品位——雅俗共赏。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正是他的艺术追求。他笔下的皖南山水,领域广阔,面貌丰富,笔墨和色彩运用应需而施,困境而异。写黄山则骨气劲爽,云岭清奇;写山村则意韵味浓醇,蓊郁苍茫。写春光则绿野如笑,写夏景则苍翠如滴,写秋色则黄叶如妆,可赏、可近、可爱之境,使人心定神闲,烦念俱消,实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之精神调节。
以皖南山水为创作之源,以徽文化为创作之基,以现代大众为创作之本,章飚的山水画已然创出了自身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色。行进在这条广阔道路上,他的艺术创作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马鸿增
(中国美术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