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葡萄刘” 评刘永增葡萄
本文所属专题:清晖书院艺术专栏
说起刘永增,人们很自然就会把他和葡萄联系在一起,他笔下的葡萄珠圆玉润,晶莹剔透,凝霜沾露,栩栩如生,可谓秀色可餐,令人生津,得到美的艺术享受。刘永增先生的作品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平民百姓、党政群各界非常喜爱他的画,同时在美术界也获得高度评价,韩国前总理李汉东见到他的画,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南海都收藏了他的巨幅力作,国内各地频频邀请他去作画,1991年应邀赴日本举办画展进行艺术交流。童年的农家田园生活是他艺术创作的源头。孩提时代的他,一年一度地徘徊于外祖母家的那株多年葡萄老藤下,抬头仰望葡萄怎样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垂涎关注葡萄由青变紫,由酸变甜。后来他成为专业画家,经常带着童年的记忆,身背画夹去葡萄园写生。原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着名美术评论家邓福星先生在为刘永增画集作序中写道:“刘永增是位画葡萄的高手。明明是画在纸上的葡萄,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一串一串,沉甸甸的;一颗一颗,鲜灵灵的,饱满而透明,可谓珠圆玉润……其中透着清新和生机,具有一种田园诗的味道”。
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追求。1998年刘永增出版了第一本画集,十二年后的今天,他又准备出版第二本全部为葡萄题材的画集。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令人感觉在风格上产生了明显变化,果实更加写实逼真,紫珠碧玉,粒粒珠玑。构图新奇,枝蔓挺秀,尤其叶子更是用笔酣畅,水墨淋漓,虚实掩映,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画面融写实写意于一体,灵气飞动,趣味无穷。既有写实派的写实逼真,又有满纸书卷气的文人画的飘逸高雅,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可喜的一步。艺术作品的内涵来于生活的积淀,其艺术魅力来于画家的艺术修养,感染力则决定于绘画技法的表现。刘永增的绘画能够达到今天的境界,完全是依靠他睿智的悟性和超人的勤奋。从各种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是他成功的关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画过宣传画、油画和连环画,还曾搞过唯一的一次木刻版画尝试。在国画上,他画过工笔、大小写意。在题材上,他画过人物、山水、花鸟。他善画荷花、牡丹、瓜果菜蔬等。尤其把对西方绘画的理解融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突出明暗、强调光线、表现立体、注重质感,成为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典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9年创作长10米宽2米巨幅葡萄获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展特等奖,被授予“功勋画家”称号,1993年被国际艺术组织授予“世界艺术名人”称号。身兼辛集市美协主席、辛集画院院长等职,被石家庄市文联授予“功勋主席”称号。
2002年离岗之后,刘永增卸去了冗杂的行政事务,作画之余,他又操起尘放了三十二年的京胡,加入到京剧业余票友的行列。难怪有人说他的绘画中有京剧的韵味,他的京胡演奏中有国画的情怀。功夫在画外,加强画外功。只有广采博收,兼容并蓄,才是通往艺术巅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