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新中国英雄的核心价值
读长篇报告文学《英雄路漫漫》
本文所属专题:曾祥彪艺术专栏
记录历史、表现时代、赞颂英模,是报告文学的传统与使命。曾祥彪、纪红建的长篇报告文学《英雄路漫漫》(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坚守文学传统及开拓精神文明的战壕里,谱写了一曲不同凡响的新中国英雄核心价值之歌。它为纪实文学作品如何深度再现英雄新形象作出了新的探索,塑造出了新的艺术典型。
《英雄路漫漫》以全国着名战斗英雄史光柱为创作蓝本,刻画了他1984年双目失明后,以非凡的毅力读完了大学,并成为全国知名诗人和作家的故事。他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军人盲人作家,为成百上千的弱势群体和盲人点亮了生命与生活之灯。这部近20万字的着作,有着极丰富的人性揭示,也有着对世道世风的伤痛及对弱势群体无助的真切感受。叙述很具耐心,描绘出了对英雄人物不同时段的审美观察和艺术表现。文本尤其能抓读者的心,表现了钢铁战士的英雄主义光辉。作者面对史光柱这一“超常”的英模事迹,通过选择战斗、疗伤、写作、助弱、助残等典型场面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从而达到了英雄的真人真事典型化。这不仅使读了此书的读者感动,也让人们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对祖国的爱,最先得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上。”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了本书写作的初衷。报告文学的感染力,首先来源于文学性。《英雄路漫漫》跳出了当下报告文学创作中说理多、概念化和脸谱化的窠臼,文本很真实也很生活化。无论正面陈述场面和事件,还是侧面勾勒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以及精彩的夹叙夹议,均见作者文笔功力的扎实,让人读起来感慨万分,进一步认清了时代最需要的“真善美”与“责任”的本质。报告文学创作最忌讳见事不见人,而凡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也无不反映了作者们的思索与情感,同时借用多种文体的“综艺美”为人物形象造型。《英雄路漫漫》在这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其全书的四个板块中,每个板块都突出了各自“美”的手法:第一板块《背对你,投向黑色的河流》中,作者描写了受伤后进医院疗伤的史光柱与悉心护理他的护士之间的“曲折”护理、“难度”护理、“心理”护理的矛盾冲突,回顾了他在战场上拼杀情景的生动细节,写得针脚绵密、细微可触、性格鲜明、故事抓人。这个板块,颇具小说美。第二板块《感动人的另一种方式》,描写了史光柱用心灵创作的诗歌。书中用一首首主旋律作品,赞颂时代歌唱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同时也包括了他创作和登台演唱的《小草》之歌。作者充分采录了史光柱的诗歌与歌词作品,而且这个板块中的叙述文字也富于比兴,有声有色,雅俗共赏又充满诗意。应该说,这一板块具有诗歌美。而第三板块《牵着英雄的手向前走》,叙述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张晓君,在电视中看到英模团的史光柱的报告而被深情感动,与他相恋相依,并帮助他攻读盲人大学且获得学位。从文本构架到细节描绘,使得这一板块既有小说的情节跌岩和人物个性的刻画,又突出了抒情色调的散文美。作者从情感的审美价值去感受张晓君,因而使作品进入了一种崇高而又质朴的“爱的流程”。第四板块《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灯》,则饱含真情实感,将英雄史光柱比喻为点亮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的“心灯”。这一节中收录了传主一封封的往来书信,起到了“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心里”(罗曼·罗兰语)的作用。史光柱的那些两地书,既是阳光热度的心灵之语,又是哲思与人性交融的美妙诗篇,使人看到英雄情怀的同时,还获得了一种文学美的享受。足见,《英雄路漫漫》妙在用四个板块调动了小说、诗歌、散文和纪实文学等文学手法,全方位多层次地书写了一位善于不断冶炼自己灵魂的真英雄,立体地塑造出了新中国英雄的典型形象。让史光柱精神一代代承传下去,永远唱响新中国英雄核心价值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