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验向画格的升华
本文所属专题:杨德祥艺术专栏
德祥最爱画竹,占其各式题材的画作中很大份额。他生长于广德竹乡,从小是嗅着竹林清幽之气、看着竹林劲节挺拔之姿长大的。在他苦难的幼少年时期,竹林就是他倾注心灵的对象物。我小时,家乡住宅后的水井旁,有几株无人理问的枯瘦可怜的矮竹,败叶扶疏,犹年年抽芽发枝,因为和我幼年生活的凄苦记忆相关联,七十年后的今日犹在眼前。德祥当亦如此,朝斯夕斯于竹林,不但收获了各种形象的记忆,更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领悟与启示,初步塑造了自己的奋进的人生观念和沉稳精到、坚毅、独进种种品德和作风。这种直透生命内层的思索、颖悟,拌着多姿的形象记忆,双管并下,力透纸背,便形成了杨德祥的竹画。竹是国画的传统题材,以画竹传世的名家不少。杨德祥从他们高大的肩上爬过、到达自表个性的高度。他喜欢画孤竹、幼竹、笋竹,寄托其苦难幼年孤凄;画风竹、雪竹、乱竹、以状其抗灾御难的坚执信念与顽强不屈的品格。那虚心劲节的竹枝、棱芒四射的竹叶,在简洁而又参差错列、透视深远的章法中,愈见其性格之贲张。
他画虎,往往把这兽中之王画的沉稳静雅、活泼自然,无凶猛残戾之气势,也没有咆哮惊风之狂恣,人情味十足,是人类生活中的虎,是德祥自身宁静致远性情的象征。
他画花卉,我特别注意到:除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传达传统的定格的意境以外,他不画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不画万芳竟艳的花丛,不描大红大绿的锦绣。画集中有四幅竖结构的条屏特别吸引我的目光,这些野菊、山茶、紫藤、水仙,多示野物,与山石林泉伴生,在落寞中生存,独自吮吸天地精华,认真开出一些细小孱弱的、却又独具风格的花朵,迎风摇曳,怡然自得,不喧嚣,不夸耀,不逞强,也不自哀,风雅内敛,却内秀毕露。观之,使人心静神怡,暗香盈袖,进一步向人生移想,向道德移想,获得某些精神的解脱、启示与砥砺,而画家的寓意,也就悄悄侵入接受者心中。德祥为什么不画热门题材,反在为世所冷漠的题材中独自倾注精力,这和他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追求、艺术志趣,不是都有关联吗?这些不正是他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升华的上述观念、志趣的综合体现吗?
杨德祥既然能把个人精神世界的东西,物化为物体形象,又能从这些客观具象的艺术表现中传达自己精神内宇宙的信息,这还不是以说明其绘画审美观念之深遂和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吗?还不是以说明他对上述规律已经到达自觉自为的程度吗?没有杨德祥其“人”品,就没有杨德祥的“画”品。那么,杨德祥其人,不也鲜明地站立在这本画集之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