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属专题:李铎艺术专栏
古人论书,多以“神采”为上。神采即书家的气质精神、性格情感附丽于线条中的律动、韵致,是一种特殊的“移情”行为。李铎以行书、草书着称,而草体最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最能显见书家的心灵轨迹。就兵法长卷而看,它的高妙、动人之处,也正在于通篇的气势恢宏,气宇轩昂,神采飞扬,字里行间跃动着威武雄风,透达着阳刚之美,豪情逸气化为纸上波涛,真似大江东去,浩荡之势一发不可收。当然,这种在艺术上给人的感受与他的身世经历不无关系。李铎戎装一身,倥偬半世,军旅生涯陶冶了他的胸襟,熔炼了他的艺术才华。书家本色是战士,作为一名军人书法家,读兵书,写兵书,使兵法与兵法相映生辉,亦在情理之中。况且,《孙子兵法》照耀千秋,历来被视为“兵学圣典”,现在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将其立碑刻石,置之于广,邀赏于众,不论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防观念教育,都很有现实意义。据李铎夫人李长华介绍,李铎在进入创作之前,反复研读校订《孙子兵法》,深领其哲理要义,并尝试着将其辩证思想融入书法创作中去,以求得兵法内容与书法形式和谐一致,这更见他治学从艺的严谨与苦心,尤其可贵。
拜读这样的大作,为之所动,感慨颇多,忽然记起一首古诗:“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迹浓。坠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偓)。用这种美感来比拟李铎书风也并不为过。假设,将此宏碑巨刻置之湖堤或岛畔,或许衍发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那样一种妙境来。
1996年6月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