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铎的诗词及其艺术特色
本文所属专题:李铎艺术专栏
可见艺术自古是相通的。李铎先生在其《论书断语》中云:“书之佳作,常为书文谙合,词翰兼优。只重书写技法,不顾文词内容,难成佳构。写什么,怎样写,每能折射书者学养与道德品味,古来如此,今亦宜之。“又云:”诗书画,血脉相连,如同胞姐妹。三者兼学并举,相得益彰。古之大家,大抵如此。故习书之外,旁涉诗词画艺,不无裨益。“诗词与书画的辩证关系,由此亦可见一斑。
过去,我曾听朋友说过李铎先生“诗词第一,绘画第二,书法第三”,以为戏言,大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有欺古人之嫌。近得李铎先生《笔伴戎马行》一书,内录李铎诗词及绘画作品若干,读后,始知所言不谬。前些时候,经朋友介绍拜访了李铎先生,并就首都得城市建设问题采访了他,言谈中,深深感受到先生所在的浓厚的诗人气质。此后不久,又有幸与先生“侃”起了诗词,并就创作中的有些问题聆听了他的教诲,真真受益匪浅。从而印证了李铎先生的诗才,始信朋友关于李铎的“一、二、三”之说,非为妄语。
李铎先生涉足诗词,与其青少年时期的刻苦研读是分不开的。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对中国的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唐诗宋词更是喜爱有加,百读不厌。他既喜欢李白的豪迈奔放,又喜欢李清照的婉约清丽;既喜欢岑参的苍凉悲壮,也喜欢苏东坡的潇洒飘逸,对杜甫、王昌龄、王维、辛弃疾的诗也很感兴趣。诵读的同时,也对诗词的格律进行了探索,并且开始了尝试,先写律诗,再写古体诗,“信马由缰,只顾气势和意蕴”;进而按谱填词,或金戈铁马,或小桥流水;或大江东去,或低吟浅唱。通过长期的领悟和理解。他内蕴感情,外修文采,“常常有感而发,一吐为快”。
1985年黄鹤楼重建落成后,李先生应邀登临览胜,巍峨壮观的黄鹤楼触发了诗人的灵感,面对滔滔江水,遥想千年古楼的沧桑变迁,诗人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当即口占一诗:“客子停舟欲上楼,登临回望楚江秋。乡书日夜浮黄鹤,闲却霜天万里鸥”。李铎曾登门请启功先生的正诗,启老对这首《咏黄鹤楼》颇感兴趣,他从头念了一遍后,把目光停留在最后一句,一边打着节拍,一边轻轻摇着头,慢慢吟道:“闲却霜天万里鸥”。吟罢,转身对李铎说:“我可不是奉承你呀,你这诗写得真好,格律没问题,内涵也很好,确实不错。就这样多写。”后来,这首诗连同李铎的书法一起被镌刻在新落成的黄鹤楼诗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