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09硬件升级软件配套的喜与忧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一系列美术活动相继展开,其中,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60年”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成为2009年该馆的最重要两个展览。滋养了一代中国人的优秀主题性创作是其中唱主角,并引领观众重温光辉岁月的重要载体。
软件配套 政策为发展指路
在展事繁多之时,“美术馆不应沦为展览馆”的呼声也愈大,这一呼吁背后隐藏了美术馆的两大软件问题——收藏和学术定位。在2009年5月,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美术馆不应沦为展览馆”。他认为,除了建筑之外,中国的美术馆最需要的是藏品,没有藏品的美术馆只能称之为展览馆。目前艺术市场活跃,民间和海外的收藏力量纷纷介入购买中国艺术品,公立美术馆需要明确自己的计划,不能守株待兔。
文化部于2009年3月初出台的《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及办法》,以明确的政府条文为美术馆的建设提供了具体指标,其内容涉及美术馆的综合管理、建筑与环境、藏品资源、展览与社会影响、公共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等诸多方面。其中规定,重点美术馆每年度需有固定的常规收藏经费,年度收藏经费一般不低于300万元。
“美术馆不应沦为展览馆”的另一考量则是展览的学术性。
时任广东省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在5月的一个论坛上曾表示:“我一直强调美术馆必须跟美术史挂钩,美术馆不是一个被动展示的地方。它强调积累、学术方向、学术标准,这个积累又包括收藏‘构成美术史意义’的艺术家作品和相关资料。一个美术馆不仅要挖掘历史,借助美术史的眼光去展开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历史的建构,推动美术史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要积极地参与到当下的文化活动之中来。”从理论上清楚地阐明了美术馆与美术史的关系以及美术馆的学术使命。
公共服务 提升观众审美能力
3月31日,在武汉美术馆举办的“隔岸观火——2009中韩陶艺交流展”上,一位韩国艺术家金光石现场作出了一场“行为艺术”,允许观众用自己的珍贵物品换取展架上的艺术陶碗。因为事先并没有说明此点,开展后,听闻消息的市民竟纷纷用纸巾、餐饮发票、随身听耳机等随身物品“抢”下艺术品,随后离开,从而产生了轰动一时的“换宝事件”。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评价换宝“互动”时说,当代艺术经常出现与观众互动状态,这是一种文化行为,出现这一事件,正说明了武汉公众的公共美术教育需要补课。虽然事态最后以并不太尴尬的结果收场,但这一事件,更提醒了美术馆加强公共教育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我们从以服务艺术家为中心逐渐转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在公共教育花费上,我们从来不含糊。”范迪安曾公开表示。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前来美术馆参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众多美术馆的共同追求。
回顾2009年间中国的美术馆的千姿百态,也许我们会反思,美术馆事业究竟是进步良多还是在老路上徘徊?而这似乎可以用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来解答,那就是在阅读文章的你,亲爱的读者,2009年曾去过几次美术馆?是否能数出那些打动你的展览?回答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在结束对2009年美术馆的回忆之后,开始对2010年美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