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频道页 > 文论

"御笔"下不乏伪作 皇帝的招牌还是"皇帝的新衣"?

"乾隆御题"近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大受追捧 俨然成了拍品身价乃至真品身份的证明

2009年12月07日 09:29:4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御笔”之下不乏伪作

且不说“乾隆御题”是否证明得了艺术品、工艺品的身价,当前贴上这个标签的拍品中更有颇多的鱼目混珠之物。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御题”为冒牌——后人将乾隆诗句伪造于物件之上,自抬身价;二是艺术品本身系伪作,皇帝看走了眼或不懂装懂,提笔写了几句。着名收藏家郭庆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例子。据载,其伪品先入宫廷,乾隆一见之下大加赞赏,屡屡御题,甚为欢喜。不料后来真迹来了,怎么办呢?他也明白真的确实比假的好,但“君无戏言”,不能认错,便使出绝招:让大臣题诗贬低真迹。明清两代,苏州一带聚集着一批民间书画高手,开出许多专做假书画的作坊,他们伪造的书画后来被统称为“苏州片”。“苏州片”几可乱真,不少人拿来进呈乾隆,而乾隆屡屡当真,把它们收入他亲自参与编纂的历代宫廷艺术品收藏文献《石渠宝笈》。

书画鉴定混乱是根源

有专家指出,时下拍卖场内外追捧“乾隆御题”,实为无奈之举,因为眼下我国古代书画的鉴定十分混乱,连有些鉴定家也是冒牌的。“中国每年书画交易额中,一半钱买的是伪作。”收藏家刘文杰曾痛心疾首地说。北京文化学者赵珩解释,鉴定难主要因为中国古代书画“作假”方法多,而且作假并不是近年才出现,很多名家的名作面世不久便有人仿造。“鉴定专家”的泛滥正是如今艺术品市场的一块短板。“鉴定机构”和“鉴定专家”大量应市,所谓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受到极大质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直言,当今的书画鉴定已异化成有巨大“油水”的市场行为。一旦“利”字当头,真伪当然就更加说不清、道不明。

“鉴定专家”靠不住,“乾隆御题”就靠得住?

(责任编辑:桃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