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频道页 > 贴士

色彩透视之动态混合的应用

2014年12月10日 16:56: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色彩动态混合,是由于在视网膜的同一位鼍上不断快速转换色彩刺激,混合结果在色相方面类似于光的加法混合规律,在明度上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而饱和度会降低。

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作为20世纪北方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与南方的陈之佛并称为“南陈北于”。他主张:“师古而不泥古,更重师法造化”。他重传统,博采众家之精华,但并不拘泥于传统。他亲近自然,意识到大自然是其创作之本源,细心观察所要刻画的花草乌虫,体味它们的生长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并将西画造型、色彩等,亡素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创作出生动自然富于生话气息的艺术作品。中国画是很讲究动静结合的,这样会使画面生动而不呆板,在和谐中求变化。为了表现动感.除了造型外,色彩的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从于非阉先生的《蔬果图》中便可领略中国画这一特点。位于画面上方的飞蝉描绘的栩栩如生,坚硬的身躯、轻薄的翅膀刻画的恰到好处。蝉翅似乎在不停的振动,但假如只是简单按照知了的标奉刻画其翅膀,便很难产生振动的错觉效果。其实之所以产生振动的视错觉,是由于运用色彩透视中的动态混合原理的缘故,因为处于飞行状态的蝉翅振动频率很高,所以需要将混合后的空间视觉色彩效果表现出来,此时翅膀的边缘由于频繁振动变得含混、模糊不清,灰度增高,抓住这个要点,便可刻画出具有振动感的翅膀了。整幅作品设色明丽纯净,萝卜塑造的圆润饱满、体积感、重量感十足。这一动一静的巧妙结合,平添了生活的气息,生动自然且富于变化。

综台上述分析可知,相对于西方,色彩透视在中国绘画中应用的相对较少,并未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上述绘画作品中的色彩透视应用,一方面受到西域佛第一章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透视表现画凹凸法的启示,另一方面凭借画家个人的观察与感悟所致。其中,物象的立体化方面应用较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它的色彩透视应用相对较少,即便是应用也多为感性认识,未形成有效的理论体系。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