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画山水中的写意
一直以来,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存在以下的说法:
与中国相比,西方绘画更注重“形”,往往重视物体的真实性结构,强调对比例,透视,色彩等进行客观的描绘。而中国画更具有“神”的韵味,往往更重视精神上的写实。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西方绘画艺术的引进使得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等形式受到了巨大冲击,在国画与西方绘画共同存在并且相互影响的现状下,我们需要更清楚地认识和把握国画的灵魂,认识清楚国画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
那何为写意?中国的写意画萌芽于汉代,在隋唐时期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并在之后的历史时期里,写意画不断发展和不断成熟,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绘画形式。“写意”本是写意画的画法,相对于“工笔”而言,又称粗笔,用笔讲究简练囊括,重视画家的性情和精神意念,以及物象的形神。
“写意”这种技法与方式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中国画的一种艺术精神和艺术挂念,可以称之为写意精神。从广义上看,写意精神广泛地蕴含在中国画和中国美术里,写意精神,实际上是中国艺术精神和美学品格上的一种观念,是中国本土艺术精神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绘画家中,都能得到体现。
写意的精神内涵
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角度上看,儒家,道家,禅宗等哲学对写意的精神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间的太极阴阳说以及阴阳五行学说,道气、佛学等观念都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程度上的作用。形神兼备,追求神似等,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重要差别。关于对形神的表达,对形神关系的把握在写意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这种精神内涵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中国山水等传统绘画形式中。
从另一方面来说,艺术家的人格理想和人格特性是写意内涵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因素。这种人格理想是一种精神追求,是艺术家超越自我而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不同于西方表现注意对自我表现的强调。人格特征与艺术家的性格,深度情绪以及社会命运也有极大的关系。这还体现在画家的写意艺术观念上,写意艺术观念是中国艺术思维和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写意精神出自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等文化的熏陶,是中国本土的艺术精神之一从狭义上看,这个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画中的写意画里。
如何真正去领会写意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在画法之外,要涉及道、释、儒三教。作为山水画,更要懂得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候,气象。至少还要懂得文学,哲学,美学,画史,画论。懂得生理,解剖,运动规律等。除此之外,现代画家还要懂得现代科学,把握时代的脉博。要做到这一切,首先需要画家对个人修养的重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人修养的形成需要广泛地阅读,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有用的精华。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广泛的阅历。世间山水虫鱼,人生百态,都是艺术家获取灵感的源泉,挖掘题材的宝库。
其一是要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的原形素材;二是陶冶性情,开阔视野。画家要具备了主体精神的这两个方面,以高雅的性情修养来倾注情感,可以以一般人没有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发现一般人无法得到的性情陶冶,追求并获取存于大自然的享受,并能获得美的创造源泉。中国山水画等形式的刻画对象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的外表形象,而是融合了主体的思想意识情感的形象。中国画所体现的主体精神也不是流于表面的一般主体精神,而是活泼的生动形象的主体精神。
结论
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传统与新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并产生了强烈的相互渗透作用。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画家,不仅要继承传统,而且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不代表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在形式上借鉴吸收西方的主流观点,结合我国国画艺术中原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资源,充分地领略和把握写意传统精神的内涵,将写意精神与新生形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创作的同时不违背中国画的传统精神,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