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的集藏、保护与应用
中国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河南南阳,地处秦岭东麓、淮河源头,素有“楚豫雄藩”、“中原冲要”之誉,是我国南北分界线中点的重要城市。
汉代文化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汉画像石则又是其中的一座丰碑。所谓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等,体现了两千年前汉代物质、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敦煌前的敦煌”。
始创于1935年10月的南阳汉画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走进展厅,一对昂首而立的汉代大型石雕——“天禄”、“辟邪”,迎面散发着古拙雄伟的气息。“天禄”“辟邪”,早在唐代已受到世人的注目。章怀太子李贤在为《后汉书?灵帝纪》作注时提及:“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北宋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也对它作过注述。如今,两块石雕虽历经风雨沧桑,仍气势逼人,显露着一种卓然不凡的大汉雄风。
来到仿汉代廊庑式建筑而设计的展框旁,形态各异的汉画像石,让人真切感受到汉代艺术之辉煌。荣获“2000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的基本陈列“南阳汉代画像石”,展出画像石精品200余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依次分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和祥瑞升仙等八大部分,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为一部图画式的汉代史。
生产劳动画像主要有“耕耘”、“捕鱼”等;建筑类画像主要有双阙、厅堂、楼阁等,它是汉代建筑成就的具体体现;历史故事类画像主要有二桃杀三士,鸿门宴、西门豹除巫治邺、赵氏孤儿等,这些画像是对儒家忠孝仁义道德的极度宣染;社会生活类画像有达官显贵投壶宴饮、车骑田猎、斗鸡走狗、往来拜谒等生活场景,也有拥彗、端灯、捧奁、执戟持盾等诸多奴婢侍吏的形象。
天文与神话类画像有日月同辉、日月合璧、北斗星、彗星、牛郎织女星座、苍龙星座等具有天文学价值的画像,还有与天文密切相关的许多神话形象和故事,诸如日、月神、嫦娥奔月、羿射十日、雷公、风伯、雨师、河伯、伏羲和女娲等。这些画像融天象与神话为一体,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价值。
角抵类画像有击技、斗兕、刺虎、斗牛等,这些画像中的人和动物,形象夸张,富于感染力,充分展示了崇武尚力、富于挑战的时代精神。
舞乐百戏类画像中,有各种舞蹈、杂技和乐器演奏形象。建鼓舞、七盘舞各展风姿;飞剑跳丸、冲狭倒立异彩纷呈。这些画像展现了两汉时代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又是汉代南阳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生动表现。
祥瑞升仙画像类有龙、凤、鹿、龟等诸多祥禽瑞兽,更有羽人戏龙、乘龙骑虎的升仙场景,这些仙气弥漫、祥云缭绕的画像正是汉代盛行的天人感应、灵魂不灭思想的图像化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