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形式语言
一、十字形的视觉作用
所谓十字形的构图实际上是画中水平线和垂直线所交织而成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联想到宗教的“十字架”,在平静中增添了肃穆的气氛,有很强的精神暗示。从形式上看,竖线和直线相交而成的结构,有较强的稳定感和视觉冷静的形式感受,但处理不好容易呆板。
德国珂勒惠支的石版画《战场》,表现的是一位母亲在夜色苍茫中,手提马灯寻找儿子尸体的情景,是一幅明显的十字形构图。老母亲的身躯,像一条粗直线突兀在横展的地平线上。画面的这种结构,表现出悲哀、沉痛、沉寂的气氛。夜幕使母亲的脸部形象无法清晰地刻画出来,然而,简洁的“十字”架构图、有力的外轮廓造型、手部的细节、明暗色调和气氛的渲染,充分体现了母亲内心的情感,因而它的表现容量大大地超过了面部刻画所能给人的感染。
二、菱形的视觉作用
菱形,是方形的一种特殊摆放的形式,或横、或斜,因此具有方形的一些视觉效果,同时有集中、融洽、活泼、稳健等视觉上的形式感受,运动感中隐藏着安定与平衡作用。见图,席勒的水彩画《两个姑娘》,用了菱形的分割方法,使画面既稳定又有一定的生动感。
还有其他的几何形状,如楔形、平行四边形等,它们也各具性格特征,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总之,由于几何形状在数学中的意义,使得在绘画上有简明、大块,易于形体组织等作用,所以在画面的结构上运用非常广泛。比如,见图,克里姆特的油画作品《达耶厄》,画面呈斜V字形,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
三 形式线对视觉的引导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形式分割、形式线和几何基本形在构图中的作用。但是,一幅绘画的构图常常是由众多的线和形组合而成的,一般情况下往往综合运用,是整个结构群在起作用。当然,有时单项的因素也能产生加强或削弱画面的形式感,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表达作者精神意念为目的,不能教条搬用。
科学研究证明,视觉心理具有选择性。人们的视觉思维,可以由整体到局部,也可以由局部进而把握整体。这种特性为绘画艺术的取舍与组合提供了依据,而绘画形式语言的使命,就是在自然物的万千变化中寻找视觉上的秩序化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凡是成功的构图,都应具备清晰而明确的视觉层次,因为视觉层次能使绘画在具备完美构图形式的同时,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同时,画中物象布置的导向也是形成构图中心的重要因素。形式线一般以画面的势态趋向表现出来,其指向部位往往就是构图中心的位置。前面说过,形式线吸引观者的视线,具有运动的指向性,诱导性。但这种导向并不是说画中所有物象的布置都单一性地指向主体物,而是建立在总体视觉的感受和大的趋势上,细节处不影响总体导向。简单地说,构图中的形式线,对观众的视觉起着方向、方式、顺序和构图的中心层层展开,使各个物体与物体、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产生有机的、整体的联系,使主题得到充分表现。
蒋跃的国画《春光》,斜倚的藤蔓引导观者人的视线往下走,与题款呼应,下落的印章又把视线引回到画面中去。经过几个回环和交错,观众的视线被这些交错所吸引,视线随着上挑的弧形移向小鸟,再由紫藤花枝移向画面的下方,上下两方红色的图章形成呼应。与其说表现的是紫藤,不妨说是在追求墨趣笔情的形式线条,它将上下两方串联起来,并引导视线顺着它的运动方向而运动,如同一根绳子将零散的物体联结在一起,起到了联络画面,加强气势和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
小结:
绘画形式感的产生源于生活中同类形式给我们的经验,这是绘画作品能够与观众交流的基础。对构图形式的视觉研究既是基于思想感情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是基于对生活形式感受的总结。画家对待客观对象决不是照搬,它包含了作者的观察、理解、选择、把握、想象等诸多的主观因素,照抄自然意味着琐碎,主观意味着概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游刃有余。但画幅中的“情”通过构图形式传达给观众,而不同的视觉美点、不同的心理感受,必然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语言。因此,如何加强构图的表现力,如何使画家的意图与观众的意识达到共鸣……形式感是绘画的第一步,只有用合适的形式语言表达出画家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其作品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