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线条之品格(三)
总之,线条的变易性,是书法线条固有的最为突出的品格之一。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而最早汉字是由图画来,所以汉字作为纯书写符号的存在,是在逐渐失去画意,使图画线条蜕变为点画组成的书写线条后完成的。可见,书写线条的产生,是促使汉字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没有它,文字会永远停留在图画阶段,更不会产生中国书法艺术。从书体发展看,总的说来是由繁入间,应用方便;但从书法技巧来说,却是由简入繁,变化越来越多,风格也渐趋多样,汇成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宝藏和优秀传统。
三 线条不易性品格
书法线条的不易性品格,主要涵义是:
(一)书法线条形态表现方法的不易性。譬如,无论张家李家,用笔万变不离方,圆、藏、露、提、按、转、折;轻重,疾涩、浓、淡、粗、细。在笔致上非方即圆,非藏即露,非疾即涩,或方园兼施,或藏露互济或疾涩并且;在线形上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浓或淡;在神质上,或刚或柔,或刚柔交替。谁也跳不出这套已经成熟和确定了的路数,因为它是在「五体书」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历代书家(书人)实践经验的浓缩。正是这套「路数」才产生了中国书法,离开它则不是中国书法。古人所谓「用笔千古不易」,却是深谙个中之理的。
(二)艺术构成法则枣线条组合多样统一和整场变化的结构法则,及由此而造成的整体和谐性,永远不变。因为这种法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创造意识的积淀,是中国人民艺术创造和欣赏的标准,它已成为人们不自觉的审美心理定势。
(三)线条自身固有的示意、象征、抽象性质,永远不变,因为抽象意识是人类童年阶段最可贵的意识抽象。抽象线条已被长期实践证明,是表现抽象艺术的最好材料,汉字书法因为有了抽象的线条,才使它发展成为一门最鬼惑力的以臆象传达为主的模糊艺术。这三项因素构成了书法线条不易性品格的全部内容。
书法艺术的不易性品格,给书法发展带来了什么呢?
(一)巩固和加强了书法艺术存在的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多种传统艺术的和文化。但有优劣高下之分。低级的艺术,是经不起历史筛选的,所以当它发展到鼎盛之期,即它走向灭亡之时。因为人们自然淘汰了它。而优秀艺术则另是一样,它能在筛选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稳定和巩固。所以,它发展的鼎盛期,即是它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得到最后确定之时。自此,它便作为定型的稳定的社会存在。由于线条的不易性品格,决定了书法艺术存在的长久性和不朽性。使得书法艺术愈趋规范化和程式化,愈趋社会化和群众化。即或汉字不在通行,那么书法也将作为纯观赏艺术存在中国的艺术宝库中,就像传统京剧一样,到什么时候都将作为优秀剧种保留在中国的文化中。
(二)给书法艺术发展和革新带来了束缚、阻力和隋性。这是我们要在下节内着意探讨的问题。
总之,书法线条的不易性品格与它的简约性和变易性品格,同时共存于书法线条形态之中。各个特征,均有其侧重表现个性的特有阶段,发挥各自的作用(积极的或消极的)。从上论述可知,「简约性」是从线条本原角度考察,它是构成书法艺术的特有材料。线条存在则简约性存在;易言之,简约性随书法艺术存在而不朽。总之,它存在于书法发展的始终。但尤以书法发展初期阶段(陶文、甲骨文阶段)和书法线条彻底摆脱图画描绘性质而变成适合点画书写的阶段,(秦末以后)特别是草体产生后,线条愈趋抽象化,它的简约性品格更明显表现出来。「变易性」和「不易性」是从书法发展的角度考察。但「变易性」品格主要表现在五体书完善、确立之后的阶段。从中国书法史分析,晋唐前后是五体书成熟、完善、确立的界碑。晋唐以前,「变易性」品格表现最为突出;晋唐以后,「不易性」品格则表现最为突出,这是人们不愿看到,更是「革新家」所最忌讳的课题,然而,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存在。
如何认识这种矛盾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四 书法艺术发展的惰性
书法艺术同其它优秀传统艺术品类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完善的过程。在其成熟完善之前,它始终表现为上升状态,尽管不是直线的;一旦成熟并取得稳固的绝对地位后,便呈现一种停滞状态,尽管时代在前进,它永远不可能与时代同步,再出现像产生五种书体那样划时代的创举。书法史表明,隋唐以前,一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文时代始,线条变易性表现极为活跃,时时处在「追击」状态,故导致了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的产生;但至隋唐时代,中国书法发展到了它的鼎盛阶段,主要标志是「五体齐备」,「八法」齐备,而且已出现了「二王」和「颜柳」那样的空前绝后的划时代书家。隋唐以降,书法发展基本上由峰巅走下低谷,步入平原。就像一股洪流在缓缓地流淌下去,再也没有汹涌澎湃的局面,偶有几朵浪花,也仅是撞上了几垛小小礁石,但始终改变不了它的基本态势。所以隋唐以降,所谓的「创新」和「发展」已是另一种含义了。隋唐以前谈创新、发展,主要指向两大内容:(一)新书体的产生和完善;(二)书家风格的创立和变化。但隋唐以后谈创新和发展,却仅指书家个性的展现和书风的变化,不再含有对新书体创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