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的特点
中国书画是书法和国画的统称。中国书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它不仅是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独放异彩的艺术瑰宝。中国书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历转千年而不衰,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门具有独特形式的艺术,是东方艺术中历史最悠久的艺术。
什么叫书法呢?《辞源》解释为“汉字的书写艺术”。《辞海》释为“毛笔写字的方法,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书法具有两重性即工具性和艺术性,前者说它是纪录语音,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后者讲它又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它采用简练的线条造型和情感上的平、仄、顿、挫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书法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又伴随着汉字的发展而发展,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文字起源有关,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普遍认为“仰韶文化时期”已创造了文字,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始,它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文字形体逐渐形成。在汉字字体的发展和演变中,书写的艺术愈来愈兴盛,最后成为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
作为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优良传统的中国画又是怎样的呢?《历代名画记》在谈论中国书画的起源时说到:“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就充分说明了书,画同源但其有可比性,然而在书画的发展中它们又是以互补的相对独立性的发展变化的。中国画是指采用毛笔、黑墨、自然矿物颜料在帛、布、绢、绫、纸等上面画的东西。中国画艺术的起源与汉字书法艺术相关外,还与生活器皿和岩画联系颇紧,但相对成熟独立发展至今,专家一般认为距今约4000—5000年原始时期的半山和马厂陶画及春秋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实物,距今约2000—2500年左右。中国画注重达意畅神与线条造型,讲究法书用笔和笔墨关系,以结构组织为主,色彩明暗为辅,诗、书、印、款识与画意结合为艺术特征。其绘画形式有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界画、泼彩等,其表现形式有长卷、中堂、卷轴、册页、扇面等。若将书法书体与绘画形式作一对比如:泼墨/狂草、大写意/草书、小写意/行书、工笔/楷书,亦印证了它们的同源性和独立性。
中国书画有一个始创、发展、成熟和创新的过程,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代都产生一批卓有成就的书画名家,并留下传世之作成为国宝级艺术品被国家文博机构收藏。然而,中国书画的民间收藏做为国家文博收藏的补充和收藏条件的限制,书画收藏亦应将书画收藏之重点放在本土地域产生的着名书画家的作品上,他们虽然不便与吓世的“虚缈题材”的“京派”书画家相比较,虽不在“国家级”名人之列,但他们的书画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同样显现出他们所处那个地域历史时期的大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信息和书画艺术的地域性特点,因而同样具有研究性和文物性、收藏性。反映本土地域历史文化的书画艺术作品同样具有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样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这时候,回想起川北广元本土已故着名书画家友兰书屋的“叟翁”----马凤岐先生。
先生字叟翁、书斋《友籣书屋》、广元人、回族、生于1917年。少童入读广元老城小西门国师冉三老爷办的私塾,国画师从川北山水名家苏文德(字梦修)。先生为生计于1932年考取于国立川北阆中师范学校,极显绘画才华、其国画山水、西洋水彩、油画的学业水准期期名列榜首。34年毕业后返家乡后在广元、剑阁、旺苍等地执教美术图画劳作。先生的水彩、油画作品使30年代的广元县城周边的民众和学生,第一次见到西洋现实主义的画种画风,对川北的美术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35年初投笔从戎,徒步千里报考甘肃天水甘谷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校,后转南京中央军校机炮淄重学员队,在闲暇业余时间旁听于南京艺专,拜访京陵名家。“八.一三”抗战爆发,转战沪宁、沪杭、潼关、华阴、汉口、衡阳、鹰潭、景德镇、长沙、桂林、贵阳等地,战事休整暇余时游历南北名山大川,并感言“家乡有美景”。抗战结束返广执教广元县泰华中学、简易师范学校授美术图画课程,40年代在<<广元青年报>>发表反映劳苦民众苦难生活的木刻版画<<没盐了>>作品,影响很大。50年代曾在<<中国电业工人报>>文艺副刊、<<西南文艺>>、<<红岩>>《长江文艺》等美术文艺综合杂志及封面发表水彩美术作品,并多次参加华东地区,四川-湖北,西南地区重庆美术展览,当时50年代西南美协《美术家通讯》曾于记录。90年代中期归真前,许多反映广元家乡美景的阆宛嘉陵,蜀道剑门,秦巴险关题材的国画山水和西画水彩作品被国内,外文愽机构和友人收藏。中央美院原雕塑系主任教授、书画大家钱绍武先生在信函中称老先生“敦厚、质朴、乐观、可敬可亲”、赞其画“开生面立新长”,在三十年代采用雅俗共赏的小写意手法、承传统、师造化,吸西画透视、光、色技法溶于国粹为我所用,书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剑门嘉陵山水美景和田园风光。据说老先生常言的口头禅是“巴蜀有美景、广元有美景”,与曾任北平美专院长的徐悲鸿先生抗战时期游蜀感言:“嘉陵山水、气象万千,蜀中人士,对此漠然”互为印证,看来叟翁先生的路子是对的。先生一生坷坎传奇、心境淡泊,存世作品较少。钱绍武老先生、着名书画家安居泊、孙竹犁老先生、北京公安大学教授马国华先生、解放军总政文艺创作室书法家曾来德等先生到广也拜访叟翁先生,很崇敬他的人品画品,钱绍武教授60年代还为叟翁先生作画留念。地方民间书画收藏界应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