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艺术家" 谢景兰用画笔演绎现代舞曲
1952年,谢景兰与法国音乐家马赛相遇。赵嘉陵说:“马赛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6岁时,就在比利时宫廷演出。他是我父母亲的朋友,与我母亲有许多共同语言。”马赛疯狂爱上了谢景兰。1956年谢景兰回中国探亲,想趁机让感情冷却。半年后,她将独子赵嘉陵带到香港与丈夫团聚,准备同返巴黎。这时,传来马赛自杀殉情未遂的消息。数日后,她独自一人匆匆返回巴黎。谢景兰毅然决定离婚。她携带少数个人物品,便搬了出去。赵无极曾努力挽救婚姻,“我们共同生活了16年,平平稳稳,但那是真正的和谐吗?恐怕不是,因为她终究选择了别人。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伤口依然隐隐作痛。”这段时期,赵无极精神沮丧,只画了3幅画。其中《淹没了的都市》表现与“兰兰”婚姻关系的结束。
1957年,谢景兰离婚后,迁居巴黎北郊圣瑞镇,开始创作抽象画。次年,与马赛结婚,“兰兰”更名“拉兰”;马赛把小提琴锁起来,改行做起了雕塑。“我母亲开始绘画创作时,马赛起了很大作用,他非常支持我母亲。”赵嘉陵心情复杂地说:“如果我母亲不离开我父亲的话,我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世上少了一个艺术家。”
纯粹的艺术家
谢景兰不否认,她是从“过去的生活伴侣那里,领略到现代绘画造型的。”1960年,谢景兰在巴黎首次举办个展。从这些早期抽象作品,不难发现赵无极的影子。“记得母亲跟我说过,对父亲的早期抽象画,她是相当欣赏的。”所不同的是,用色更加浓烈,蓝色或棕色泼洒之后,再辅以粗重黑白笔触,如中国书法般的线条。之后,书法式线条成为她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符号,并逐渐发展成风格化的线条。1965年,谢景兰停笔一年,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从老庄道家哲学中寻找灵感。画面转向对自然的描绘,日月、山峰伴随着舞蹈般的韵律,仿佛人迹罕至的仙境,画风静谧祥和,与传统山水画相比,更为简练抽象,由自我感情发泄转为柔和自省。“我母亲说,艺术家应该追求自由,不该为声名所累。”赵嘉陵回忆道,“她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许多人喜欢她的风景画,她并没有因为人家要买,就改变探索的方向。”
上世纪80年代,谢景兰不断回中国壮游,画风再一次发生变化,具体的形象消失了,又返回了抽象。与早期浓重风格相比,晚年的画作色彩清新跳跃,线条飞舞,张力十足,每一次转折如同人体扭动,挥舞内心狂热情感。赵嘉陵喜欢看一段录像,那是母亲去世前几个月拍摄的:74岁的谢景兰在空地上跳起一段现代舞,柔中带刚,舞姿优美。她的身后,是她自己创作的大幅抽象画。音乐是她自己谱曲的电子音乐。“母亲每天早上都会跳这个舞,有时会跳45分钟,她的身体可好着呢。”在谢景兰看来,音乐为舞蹈而作,舞蹈的韵律与抽象画相融互补,都是自我思想感情的表达。三折屏风《突然的蓝》就是以这种“综合艺术”为背景创作的,后被法国文化部收藏。1973年,谢景兰因此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特别奖金。
晚年,谢景兰与马赛迁居法国南部小镇。1995年,一场车祸夺去了谢景兰的生命。马赛极为悲伤,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妻子的画作上。3年后,郁郁寡欢的马赛因肝癌去世。谢景兰近一半画作与马赛的大部分雕塑,已被法国文化部永久收藏,并将陈列在法国南部勒拉翁图市正在为他们建造的纪念馆里。事实上,谢景兰凭借天赋与勤奋,走过一条以赵无极为起点,以自我为终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