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艺术人生

潘公凯:中西方文化结构差异

2015年06月01日 11:09:2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5月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杨杰博士策划的“气韵非师”展览作为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在威尼斯本博宫正式拉开帷幕。展览选择了顾恺之、范宽、倪瓒、八大山人、吴昌硕5位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用影像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家潘公凯临摹他们作品的过程,把笔墨问题重新放回到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历程当中去,复原笔墨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存在状态。在现场,美术报特约撰稿人采访了潘公凯,请他谈对中西方文化结构差异的理解。

传统是一个文化结构,西方的文化结构是后面的文化颠覆前面的文化,而中国是强调传统,不创造,只解释,在解释当中就有我自己的东西,但是它不强调这个东西本身。

董其昌一辈子在临摹,学了一辈子,并不把创造当做目标,但是在学的过程中就有了创造,在学古人的过程中会产生不重合的部分,这部分就是本性的流露,不是有意追求,这个流露本身就是创造。我们这个展览就是想展现另一种独特的模式,当然这个很难给外国人讲清楚,中国都很少人明白。王阳明在他的时代中有他能够见形的理论结构,他自己却觉得自己是在传承,他为自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了前人而高兴,因为懂了《大学》《中庸》中的几句话而欣喜若狂,悟到了“心”“境”是什么意思。

西方艺术的创造,一追就追到了杜尚那里,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创造。杜尚的确是个很聪明的人,闹着玩就引领了潮流。西方把一点点进步都标榜成伟大创造,而中国却觉得这是在向祖师爷学习,其实都是进步,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结构的差异,我觉得这是中国现在重要的文科课题。

最近有一个法国学者与我交流,他已经在中国很长时间了,对两国文化都很了解,他提出:第一,两种文化是永远不可能有准确的翻译的,但是要永远翻译下去。第二,不要让两种文化仓促地融合,要让他们互相关照和照应,因为这是两个体系,这两种体系的嫁接像植物一样,有时候可以长出好果子,但是有时候会破坏原有结构的精华。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西方,关注西方当代艺术,把杜尚之后西方文化背后的体系真正理清楚。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