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将在天津博物馆开展
由市文广局主办,天津博物馆承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将于4月10日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西北五省(自治区)17家文博单位与天津博物馆联合参展。据悉,展期将至6月30日结束。
4月10日展出“陆上丝路”,7月将展“海上丝路”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中国和西亚、欧洲各国人民通过“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始于长安,经河西走廊,过天山南北,横跨中亚,直达波斯和罗马的陆上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千年前的丝路辉煌,张骞策马西行,架起东西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3月28日,我国刚刚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此次展览旨在向观众展示丝绸之路两千余年的历史过往与灿烂成就,感受丝路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历史功绩,促进丝路文化和精神在津沽大地的传播,领悟“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天津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是继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展览后第一个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将于7月在天津博物馆展出)在同一年引进展出的博物馆。展览汇集了来自西北五省(自治区)17家文博单位及天博的206件组精品文物,半数以上为一级文物。其中,11件组文物来自天津博物馆的馆藏,大部分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展品内容丰富、品类齐全、文物等级较高,是近年来国内举办的综合反映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伟大意义的大规模展览之一,也是天津博物馆首次系统地展示“丝绸之路”文化的精品展览。
展品年代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种类多样
走进《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将带领观众深刻感受薪火相传的丝路文化与丝路精神。为保证本次“丝绸之路”展览的高规格及高品质,天津博物馆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7家文博单位精选出近200件组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的珍贵文物,同时与天博馆藏精品文物进行联合展出。展品年代跨度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质地包括金、银、铜、石、玻璃、织物、纸、陶、瓷等,类别涉及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壁画、石雕等。
展览分成5部分,文物精品迭出据介绍,“丝绸之路”展依托国际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主线,把丝绸之路年代发展顺序和内容主题区块进行有机结合,将整个展览分成“诸戎逐鹿 丝路萌芽”“凿空西域 丝路开启”“民族融合 丝路交通”“盛唐气象 丝路繁荣”“宋元经营 丝路余晖”5个部分,全方位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人情风物、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在历史时空中构架起“丝绸之路”的开凿、延续和发展的脉络,展示其兴衰全貌。
天津博物馆书记、馆长陈卓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精品文物中有不少都是比较“娇气”的丝织品和文书资料,加之北方春季天气干燥,因此在文物保护方面天博也采取了很多高科技措施:“我们在展柜内使用了恒温恒湿器和物理干燥剂,同时在灯光和外部环境上都采用了不同的保护措施,让湿度保持在30%,温度保持在22℃到25℃之间,避免文物的展出性损坏。”
此次展出的文物精品迭出,代表性文物包括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铜车马出行仪仗俑,11件铜俑铸造精湛,排列有序,气势雄壮,其中的战马是当时中亚地区优良马种的真实体现。北周李贤墓中出土的波斯鎏金银壶,具有典型的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体现北朝望族对异域文化的追求,也是丝绸之路引发的东西物质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隋代史射勿墓出土的墓志与壁画,表明墓主史射勿家族是从中亚来华的粟特人,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且已融入到汉文化之中。唐三彩舞人双系扁壶,作连体双鱼形,腹部两面各饰一组人物乐舞场面,舞者胡人形象,深目高鼻,头戴尖顶软帽,动作矫健有力,唐代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空前盛况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