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的肌理”—徐晨阳作品展在新绎空间开幕
2015年3月29日下午,新绎空间开年展“心象的肌理”——徐晨阳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新绎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新绎爱特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由孙旭光先生担任特邀策展人、何桂彦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徐晨阳经典作品二十余幅。展览通过艺术家不同类型的作品,尝试对艺术家近年创作进行学术上的梳理与回顾。
展览现场,艺术中国记者采访展览学术主持何桂彦老师,关于展览的学术解读,何老师介绍道:展览“心象的肌理”,“心象”意在“澄怀味像”关照心中景象;而“肌理”体现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方式。从东方艺术的范畴来看,心象是相对于意象的。中国传统绘画除意象外还存在另一条脉络,就是心象绘画。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或者郭熙的《早春图》,虽然画面所呈现的似乎很具象,甚至有着超越现实的真实,却并非现实中的某座山峰,某个景观,而是胸中丘壑,但那是一种心象的风景。就如同艺术家徐晨阳现在的绘画一样,他表面上的具象与写实并不是作品的重点,而却是在用画面中的形象来表达他内心的意念。
本次展览从艺术家的创作从语言上讲,这批作品发端于早期的《潮汐》系列,但又有了新的推进。譬如注重颜色的渗透与覆盖,强调作品的制作与方法论意识,追求偶然性与意象化的表达,在图式上则吸纳了日本岩彩画和壁画的样式。在徐晨阳的作品中,色彩与色彩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彼此是流动的,因此很容易产生审美的意象。
同时,在不同颜色堆积的过程中,不仅会有纵向的铺陈,还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肌理。由于追求的是融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都会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而视觉形象由虚化走向清晰,由内向外,由视觉走向触觉,那种斑驳感,以及与线性的造型一道,使作品的审美感受有点像岩画,也与传统的壁画有很多相似之处。事实上,这种画面的语言与审美中潜藏的视觉文化心理,与艺术家希望向东方艺术传统的回归是十分契合的。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5月4日。